首頁 > 書庫 > 古典文學 > 古籍 > 大明會典(書號:1095)
大明會典  文/李東陽

第一百四十三章    卷之一百三十

  鎮戍五

  各鎮分例二

  宣府

  國初、逐虜漠北。即元上都、設開平衛守之。置八驛。東接大寧。西接獨石。邊境無事。后以大寧畀虜。興和亦廢。開平孤立難守。宣德中、乃移衛于獨石。土木之變、獨石八城皆破。旋亦收復。雖地勢險狹、舊稱易守。然去京師不四百里、迫近

  陵寢、寔肩背重地。近年以虜款、邊境稍寧。兵馬墩墻始漸次整飭云

  一城堡。嘉靖二十八年、令宣府東路、起四海冶鎮南墩、西至永寧盡界。北路、起滴水崖、而北、而東、而南、至龍門城盡界。為邊凡七百里。創修石墻。添設墩臺

  四十二年題準、四海冶迤南、渤海所迤北、建墩防守

  隆慶元年題準、宣大挑修邊濠。蓋造營房。砌獨石馬營二城

  二年題準、宣府北路、龍門所自盤道墩起、迄靖胡堡大衙口止。建設外邊一道。益以墩臺。東北二路有徑道。互相應援。且拓地百里、以資屯牧★見存城堡七十一座☆

  一兵馬。原額官軍一十五萬一千四百五十二員名。見額七萬九千二百五十八員名。原額馬、五萬五千二百七十四匹。見額馬駝騾驢三萬三千一百四十七匹頭

  一入衛兵。本鎮官軍、每年二千五百員名入衛防守。嘉靖三十年題準、今后防秋之期。總督領標兵、駐宣府東路、不拘保安、懷來、總攝諸軍。巡撫領標兵、車兵、游兵、督同兵備副使、駐岔道、或隆慶、以防南窺

  陵京。總兵官統領鎮兵、仍在鎮城。防東西有警、以便策應。奇兵駐順圣川東城、以防蔚州等處南下紫荊之路

  三十四年題準、行宣大總督、如賊犯居庸紫荊、則宣大兵追躡於外。薊遼兵拒於內。賊犯古北口、則倚墻拒守

  一車營。嘉靖三十八年題準、令宣府置兵車。選老成廢將管領四十年題準、宣府製雙輪兵車。各將官將步兵訓練。各為一營。給火器。防守本路

  一貢市。嘉靖三十一年議準、龍門所、距滴水崖、僅七十里。俱虜沖捷徑。不許開市

  又題準、龍門所永寧城撫賞夷人。每年六月十五日一次。十月二十日一次。仍宣諭大頭目。每年止二次大賞。此外不許零賊竊偷騷擾。能約束如命者臨賞時、大頭目另加花(土商)一疋

  隆慶五年題準、宣大、山西、俱於五月進貢馬匹。其新平得勝張家口市期。俱依原期、定于六月畢事

  一撫夷。隆慶二年題準、宣大兩鎮、各邊城外、蓋造撫夷房屋。凡夷人傳報聲息、及求索。賞齎者。令在彼安歇。惟許頭目進見。出境之時。官軍搜檢、不許挾帶鐵器硝黃違禁等物。其館伴人等、不許誘引生事。違者、督撫官拏究

  大同

  大同川原平衍。尤當虜沖。

  國初、于鎮城外、分東中西三路。北設大邊、二邊。遠近聯絡。歲久多圯、不能捍虜騎。遂棄不守。二邊以內、殆為虜巢。大同勢益急。嘉靖中、雖再更兵變。而五堡竟成。備御亦少固焉。今大虜款塞。貢市不絕。內備漸修飭。以直虜庭。故禁令特詳云一城堡。六十四座。敵臺、八十九座。墩臺、七百八十八座

  嘉靖二十七年、令創修大同(上□下糸)要邊墻。其原有墻、該幫修者。每年借用防秋兵力、於行糧外、量給鹽菜犒賞。不必另議支費

  三十二年議準。大同邊墻通賊沖口、一百五十餘處。添造空心磚臺三百座

  隆慶三年題準、大同原設大邊、二邊、三邊。近來大邊盡廢。該鎮總督鎮巡、嚴督各參將守操等官幫筑沿邊墩臺、上蓋墩房。多備火器鐵鍋甕薪水。每墩、撥精壯軍十名防守。每十墩、設提督官一員點查。如有夾帶私貨。失誤傳報。依律問罪。私下墩臺者、監瞭官拏問枷號。逃回私家、四鄰不首者、一體連坐一兵馬。原額馬步官軍一十三萬五千七百七十八員名。見額八萬五千三百一十一員名。原額馬騾驢、五萬一千六百五十四匹頭。見額三萬五千八百七十匹頭

  一入衛兵。嘉靖三十年題準、大同兵馬四枝。每年輪流二枝入衛

  萬歷三年題準、留一枝、暫免入衛

  一防守。嘉靖四十年題準、大同闔鎮、各該衛所營堡官軍。不拘馬步、通行挑選二萬名。春夏無事、仍在各路防守。防秋之時、調集鎮城。統以驍將。與同正游二兵、專備征戰。仍選精壯步軍二千名、撥發兵車營、專習火器。俱聽總兵官稽查訓練

  一車營。嘉靖三十七年題準、大同製造兵車

  三十八年題準、令大同將左右衛原製兵車、移于鎮城

  一貢市。嘉靖三十年題準、北虜求開馬市。每歲止許二次。各邊務要協力戰守。如有姦頑之徒、指稱宗室家人、及軍民生儒閑雜人等。乘機入市、潛相交通。聽總督等官嚴拏、照例問罪發遣又題準、非奉旨開市、敢有私自出邊、與虜交通者。巡按御史指實參奏

  隆慶五年議準、進貢夷使、不過一百五十名。馬不過五百匹。夷使通留邊城夷館。不必赴京。應貢

  御前上馬三十匹。督撫差官代進。貢期、定于二月之后。市馬、止許用?絹紬布鍼線。其鐵鍋、并硝黃鋼鐵、俱行嚴禁。市場、定于大同鎮。每年一市。每市不過二日

  又議準、三鎮互市。俺答、於大同得勝堡。黃臺吉等、於朔州新平堡。昆都力哈等、於宣府張家口堡。多羅土蠻委兀慎、於山西水泉營

  又題準、每年互市一次。其馬市二次停止

  萬歷二年、令宣大山西督撫官、宣諭虜酋。以后鈐束諸夷、各要將好馬入市。督撫預置馬牌、立為號印。令其懸帶赴市

  一撫夷★與宣鎮同☆

  山西

  山西、在諸鎮稍稱內地。

  國初屯戍要害。虜住牧尚遠。外藉大同為藩籬。內恃三關為屏蔽。素少邊患。嘉靖中、虜寇太原。始改副總兵為總兵鎮守。治偏關。尋移治寧武。隆慶初、虜陷石州。屠掠尤慘。防御益急。近年虜方款貢。寧鴈偏老之間、始休息焉

  一城堡。嘉靖三十一年、令偏老邊墻下、再添筑堡四座

  萬歷三年題準、山西三關、惟偏老沿邊地方。自蕨菜茆起、至老牛灣止。邊長一百一里有零。添設磚包空心樓、一十五座。實心樓、一十五座。土筑敵臺、二百一十六座。仍通修邊墻、務高堅如法。堪以拒守。見存城堡墩臺隘口、并空心敵臺、三千七百一十一處

  一兵馬。原額官軍二萬五千二百八十七員名。見額五萬五千二百九十五員名。原額馬驢六千五百五十一匹頭。見額二萬四千七百六十四匹頭

  一防守。嘉靖二十六年議準、每遇防秋、山西守本鎮偏老邊墻一百四里。仍分守大同、自丫角山、至右衛雙溝墩、一百四十里。大同守本鎮雙溝墩、至東陽河鎮口臺、五百七里。遇警、互相應援。丫角山至雙溝、內外傳火墩臺、仍俱大同官軍守瞭。原設大同西路參將兵馬、移守右衛以東地方。待掣兵之時、仍回戍守。其山西寧鴈一帶、不必調兵擺墻。止量留額設兵馬防守

  三十一年題準、山西原選民兵三千名內、以二千五百人、赴平定州聽調。留下五百名、聽山西巡撫、分布三關防守

  又令偏老邊外、老牛灣、至丫角墩、百餘里。與虜僅隔一墻。各召募土著壯勇一千五百名、聽守備官管轄防守

  萬歷三年題準、水泉營、外通板升。建立市場。三關此為要害。將平陽潞州二衛、原備御大同今掣回班軍內、各撥五百名、分為兩班。平陽衛、以九月起潞州衛、以三月起。見面交替。聽守備管領。同本營堡軍人、併力防守

  一車營。嘉靖三十八年題準、山西置兵車。選老成廢將管領四十年題準、山西製雙輪兵車。各將官、將步兵、給火器。防守本路

  一貢市。隆慶五年題準、水泉營市場、每年順義王、并各頭目、共進馬五百匹★餘同宣大☆

  一撫夷★與宣大同☆

  延綏

  國初、筑東勝等城、戍守河外。正統間、失東勝、退守黃河。后以虜入套內。又棄河、守墻。鎮城舊在綏德。捐米脂魚河等地于外、幾三百里。成化中、徙鎮榆林堡。東起黃甫川、西至定邊營、千二百餘里。聯墩勾堡、橫截河套之口。遂稱雄鎮。但鎮城不產五穀。芻糧皆仰給腹里。饋餉不足。而連年調遣入衛、兵力少弱矣

  一城堡。嘉靖二十二年題準、延綏逼鄰套虜。添定邊、寧塞、二堡。修筑邊墻

  四十三年、令榆林西北、古梁、易馬二城、增修城堡

  又令鎮城硬地梁一帶小邊柳河梁各處地方、添設城堡、以嚴防護

  隆慶元年題準、延慶地方、東有黃草堰、小滴溜、石人坪。西有蘆關嶺、龍安集、靖邊、龍尾觜、化字倉、寧塞、吳旗營。俱係通賊要路。通行及時修筑。仍于蘆關嶺敷政巡檢司城內、置蓋營房百餘間。給軍防秋住守

  又題準、榆林鎮邊墻、自石峽墩迤東、至常樂地界一帶、及鎮城東西北三面、外邏城垣、俱分投修筑

  三年題準、修筑延綏鎮沿邊。東起黃甫川邊墻、及鎮城迤西、至常樂二十里。通以五年為限

  萬歷二年題準、延綏墩臺、一墩止軍十名、不能固守。邊內險阻、可建墩院者、仍行增筑。又於十里之間、酌量緩急、以為寨城

  又題準、修建延綏一鎮三?邊墻、六百七十一里。墩臺七十五座。墩院八座。寨城七座。石砌大川河口一處。土筑大川河口四處。石砌河口水洞連臺一座。石券關門一座。石砌并土筑溝口一十七處。磚石券砌大小水洞闇門八十三處。水口四十五處。水眼五十一處。水道四百二十五處

  三年題準、延綏榆林神木定邊靖邊四道、筑空心敵臺。見存城垣六十二座。民寨堡城一百四十九座。寨城五十五座。空心敵臺二百三十九座。敵臺一百一十六座。墩臺一千三百一十六座

  一兵馬。原額官軍八萬一百九十六員名。見額五萬三千二百五十四員名。原額馬四萬五千九百四十匹。見額馬騾三萬二千一百三十三匹頭

  一入衛兵。嘉靖四十五年議準、延綏輪更入衛游兵四枝。每枝止發二千七百名。其餘三百存留本鎮。仍準添募游兵一枝

  萬歷十一年題準、延綏標兵、減撤一千八百名、永免入衛

  十三年題準、延鎮備御陜西西安并潼關蒲州各衛所班軍、暫免遠戍。徵銀解邊

  一防守。嘉靖二十八年題準、延綏游兵、仍照原議、應援宣大。如宣大稍寧、延綏緊急、將老營堡、及寧固莊浪、各游兵一枝、聽候延綏調遣。如延綏寧靜、宣大緊急、老營堡游兵、亦聽取回

  隆慶元年題準、延安衛舊有游擊、統領官軍三千駐札本處。防秋、則赴大邊鎮靖堡。后改延安游擊為鎮靖參將。遂將官軍二千、移住鎮靖。一千、移住鄜州。延安城池空虛。令鎮靖營、將原調延安軍五百七十名、發回城操。而以新募軍、撥補鎮靖營缺數

  一貢市。嘉靖三十一年題準、吉能於延綏、狼臺吉於寧夏、各互市。照依俺答把都兒事例、各給表里、金帶、金頂大帽。其餘各給賞有差

  隆慶五年議準、套虜吉能款塞、于延寧二鎮互市。其應貢馬匹、查照應入京二十匹、宣大總督差官代進。應留邊一百八十匹、送發陜西總督、徑自給軍騎征。應行事宜、查照宣大規格施行

  萬歷八年議準、市場定於紅山墩

  寧夏

  國初、置寧夏等五衛。西北據賀蘭山。東南帶黃河。內有漢唐二渠、險固饒沃。成化以前、虜常犯河西。自虜入套、河東三百里、皆設備。遞年修治墻塹。正德間、有外邊。嘉靖以來、增筑內邊。而清水、興武、花馬池、定邊各營、尤稱要害云

  一城堡。成化十五年題準、寧夏東路、沿河一帶、未筑邊墻、一百九十餘里。與西路柴草等項、疊砌舊墻、六十餘里。俱係緊關地方。行鎮巡等官、查照軍三民七、起夫修筑

  弘治三年題準、寧夏中衛莊浪分界處所、窯洞兒水頭、接連架子山尾石峽口、修筑土墻山崖關墻水洞

  嘉靖九年題準、寧夏花馬池、延綏定邊營、相接地方、挑穵壕塹。防護鹽池。已成六十餘里、其花馬池西至橫城堡、共計一百六十六里、通行挑穵。東南自定邊營大山口起、西北至寧夏黃河止。中間平漫之地、皆穵溝筑壘、使虜不得長驅。定邊營一帶、每里筑一墩。花馬池一帶、量地遠近立墩。每墩蓋鋪房一座、以為守軍棲止

  十九年題準、鎮遠關、與黑山營、俱險要地方。打磑口、在鎮遠關內、係通賊要路。修筑完備、以防山后之賊。又以臨山堡沙土、草茅不生。人難防守。改筑墩臺、撥軍守哨

  二十三年題準、寧夏沿邊、自花馬池、及安定諸堡、至橫城止。長亙二百餘里。添筑敵臺二百六十三座

  萬歷二年題準、修筑寧夏鎮城、及平虜城迤北、長城邊墻、二千餘丈。于中衛舊勝金關、筑關蓋房。附近夷廠墻里、建堡筑墩。屯兵集貨、以防他虞。就設公館、為監市各官棲止之所。見存營堡城九十四座。關城六座。敵臺三十五座。墩臺五百三十四座。關隘三十三座

  一兵馬。原額馬步官軍、七萬一千六百九十三員名。見額二萬七千九百三十四員名。原額馬二萬二千一百八十二匹。見額一萬四千六百五十七匹

  一入衛兵。嘉靖三十九年題準、寧夏二枝兵馬、輪班入衛薊鎮。比固原三枝輪番者、勞佚不均。照固原例、再選一枝、輸流入衛

  又題準、寧夏原額兵馬不多。應將原調應援莊浪奇兵、盡數掣回該鎮休息。不敷之數、仍於各營兵馬內、輳足三千。與原選游兵二枝、分作三班、輪流入衛、以均勞逸。如甘肅聲息重大、軍門另議別兵調遣。以后鄰鎮有警、不許輒調

  萬歷八年題準、薊鎮募土兵三千。寧夏一枝、自九年起、永免入衛

  一防守。嘉靖十二年題準、將原調寧夏小鹽池營邊操官軍、一千七百一十八員名、免其納銀照舊輪班、督發赴邊。分撥橫城、紅山、毛卜剌、三堡、操備防守。隨堡田地、聽其開墾

  一貢市。隆慶五年題準。于清水營中衛。萬歷十年題準、于平虜所添市。三市場、每年進馬一百匹。與延綏鎮、同時互市

  固原

  固原在寧夏之南。成化以前、套虜未熾。獨靖虜一面備胡。平固安會之區、號為無事。自弘治中、火篩入掠后、遂當虜沖。始即州治為鎮城。以固靖甘蘭四衛隸之。設總督總兵參游等官。東顧榆林。西顧甘肅。與寧夏為唇齒。稱巨鎮云

  一城堡、八百八十五座。戰敵等臺八百二十座。護城堡墩敵角臺四千一十座

  一兵馬。原額官軍一十二萬六千九百一十九員名。見額九萬四百一十二員名。原額馬騾牛三萬二千二百五十匹頭隻。見額三萬三千八百四十二匹頭隻

  一防守。嘉靖十九年題準、防秋之日、總督駐花馬池。陜西巡撫、與總兵官、同駐固原。一遇有警總兵仍赴下馬房關截殺

  甘肅

  甘肅即漢河西四郡地。

  國初、下河西。棄墩煌。畫嘉峪關為界。由莊浪迤南三百餘里、為湟中地。今置西寧衛。由涼州迤北、二百餘里、為姑城地。今置鎮番衛。又設甘州等五衛于張掖。肅州衛于酒泉。蘭州衛于金城。皆屯兵拒守全鎮之地、幾二千里。惟一線通道。西遮西域。南蔽羌戎。北捍胡虜。稱孤懸重鎮云。自虜款以來。常假道、掠番人。攻瓦剌穿塞出入。防御稱難矣

  一城堡。嘉靖四十一年題準、西南寺、與衛邊南山、添筑墩臺。紅城子關設水門。平川北、改筑邊墻

  四十五年題準、古浪山后、筑堡一座。募軍防御

  隆慶元年題準、于山丹等處、一帶臨邊地方、修筑墩臺。見存城垣堡寨四百九十五座。關隘、一百四處

  一兵馬。原額官軍九萬一千五百七十一員名。見額四萬六千九百一員名。原額馬二萬九千三百一十八匹。見額馬騾二萬一千六百六十匹頭

  一土軍。萬歷四年題準、莊浪食糧土軍七百人。族類多至二萬。協守土官、不能鈐束。令五旗地方、各添設防守土官一員。聽督撫官、於土官內選委。聽該道填註賢否。與漢官一體考察。其十旗、仍各設社學。俾莊浪儒學生員、教訓土人子弟

  一募兵。嘉靖二年題準、陜西甘涼召募土兵。每名給銀五兩。係冊內查出抽選者、每名給三兩五錢。仍免空閒餘丁一名幫貼。其見任官員。百戶招一百名、陞副千戶。副千戶一百名、陞正千戶。正千戶二百五十名。陞指揮僉事。指揮僉事二百名、陞指揮同知。指揮同知二百名、陞指揮使。俱月加俸米一石。若都指揮僉事招二百五十名、陞都指揮同知。都指揮同知招二百五十名、陞都指揮使而止。若為事立功、及革職閒住官員、能募百名、悉與復職。就令所招之人管領。聽調殺賊。仍即給軍器馬匹。有功之日、照例併功陞職

  一防守。嘉靖四十五年題準、將涼莊游兵營莊浪衛、上班官軍一百三員名、存留莊浪。聽參將統領。將甘肅游兵營西寧衛、兩班官軍內、各遇該班之年、摘撥一百三員名、赴涼莊。游兵營西寧衛、該班官軍、摘撥一百名、亦撥莊浪參將統領。仍召募精壯軍士二百名、以補原額

  萬歷二年、令涼莊游擊、統領西寧上班兵馬、赴石灰溝屯住。兼管西南二川通海路口。本城參將兵馬、量勢分撥委官一員、駐沙塘川、兼管北川紅崖子哈剌只溝。防虜深入三年題準、如遇莊浪西寧有警、河州將官、由弘化寺應援。蘭州將官、過金城、入靖虜、住蘭州策應。凡河東堡塞之在河西者、甘鎮亦即一體發兵堵截

  一貢市。萬歷三年題準、西海丙兔、在肅州之南。去寧夏中衛太遠。令於甘鎮邊外、置立夷廠。選委監官、省令丙兔同臭克銀定著力兔大成隨帶部落、每年赴彼互市一次。松山賓兔一枝、亦許歲在莊浪、小市一次。務與延寧、同時三市并開、以杜影射

  四年題準、與賓兔易馬。止許用?絹布疋。不許市茶

  十二年題準、炒哭兒臺吉、克太阿不害、并喇叭三枝互市、在寧鎮為難、甘鎮為便。以后準於甘肅扁都口開市。一切宴賞、如例處給

  一撫夷。隆慶五年題準、甘肅番夷、盡遷境外譚家等處空堡安插。分立界石。籍名約束。在肅州聽兵備道撫治。在甘州、責令行都司局捕、都司兼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滬)字59號  滬ICP備140022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012號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无码乱码观看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久久精品黄AA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99久久| 久久综合给合综合久久|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97色| 色偷偷88欧美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婷婷|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久久受www免费人成_看片中文|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中文成人网| 无码AV波多野结衣久久|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久久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88成人| 久久99久国产麻精品66|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色播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av波多野一区二区| 伊人情人综合成人久久网小说 |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影院|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大美女久久久久久j久久|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