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庫 > 古典文學 > 古籍 > 大明會典(書號:1095)
大明會典  文/李東陽

第六十六章    卷之五十三

  巡狩

  成祖未定鼎時。以北京為行在。歲常巡幸。至

  肅皇巡承天。謁

  獻皇陵。禮詳載大狩錄。各朝俱不行

  永樂六年定

  詔告天下諸司、及各處鎮守總兵官知會

  一禮部預行各處、凡有重事、并四夷來朝。俱達行在所。仍具本啟聞。其余事務奏啟、俱達京師、啟聞施行。事有疑礙者、在京合該衙門具奏、取自

  上裁。凡進拜表文達行在所。箋文達京師

  一禮部預行經過所在軍民衙門、俟

  車駕至、官吏生員耆老朝見。及預行北京畿內文武衙門、令掌印官俟

  車駕至朝見

  一祭祀、

  車駕將發。奏告

  天地

  社稷

  太廟

  孝陵。祭太江旗纛等神。軷祭於

  承天門。其經過處所。滁州遣官祭滁陽王。泗州遣官祭

  祖陵。鳳陽祭

  皇陵。祭淮。闕里遣官祭

  先師孔子。望祭泰山。緣途古先圣賢忠臣烈士祠墳、禮部預期奏聞、遣官致祭。將至北京境上、設壇祭北京山川等神。

  車駕至北京。奏告

  天地。祭告境內山川等神

  一扈從。在京馬步軍五萬人。內馬軍一萬。步軍四萬。馬軍五千、步軍五千、充駕前軍。余馬軍五千、步軍三萬五千、分五軍率領。每軍馬軍一千、步軍七千、以都指揮指揮千百戶管領。錦衣衛仍選將軍五百人。校尉二千五百人。力士二千人

  一侍從。五府都督各一員。首領官一員。吏六人。吏部堂上官一員。文選等四司官五員。辦事官二十員。歷事監生四十人。人才五十人。吏十人。戶部堂上官一員。北京等十二司官十三員。辦事官十員。吏二十四人。禮部堂上官二員。儀制等四司官七員。辦事官十員。吏十二人。鑄印局官一員。吏一人。匠六人。兵部堂上官一員。武選等四司官七員。辦事官五員。吏十五人。刑部堂上官一員。浙江等十二司官十二員。辦事官五員。吏十三人。工部堂上官二員。營繕等四司官十員。辦事官二十員。吏十五人。都察院堂上官一員。浙江等十二道監察御史二十四員。辦事官五員。吏二十四人。通政司堂上官二員。首領官一員。吏六人。大理寺堂上官一員。左右寺官六員。吏十人。太常寺堂上官二員。首領官一員。吏二人。贊禮郎四員。協律郎一員。司樂一員。樂舞生二十人。廚子五十人。光祿寺堂上官三員。首領官一員。署官十七員。辦事官六員。吏三人。廚子一千人。鴻臚寺堂上官四員。首領官一員。司儀司賓二署各一員。序班四十員。鳴贊四員。及通曉夷語者。斟酌帶去。翰林院

  內閣官三員。侍講修撰典籍等官六員。書制?秀才八人。及譯寫四夷文字監生十三人。尚寶司官二員。吏科給事中三員。戶科給事中三員。禮科給事中四員。兵科給事中三員。刑科給事中三員。工科給事中三員。中書舍人四員。寫誥秀才五人。行人司行人十員。太醫院堂上官二員。御醫二員。生藥庫官一員。醫士摘選三分之二。吏三人。欽天監官三員。天文生十五人。教坊司奉鑾韶舞司樂各一員。俳長色長樂工斟酌用之

  一扈從文武官軍人等、陸路文武官員一等寫制誥秀才譯字監生、緊用供用醫士天文生、及廚役人等、俱給馬騾驢匹。馬官給外。腳力驢給鈔六十錠、令自備。辦事官監生人才吏典、及醫士廚役等非緊用者、人給腳力鈔二十錠。隨伍官員將軍校尉力士旗軍、每二人給驢一匹。如不敷、亦給鈔六十錠自備。水路俱應付船只。遇陸路應付車輛

  一緣途各站、每站增馬二十匹。令附近衛所馬軍內差撥。仍令附近有司備車一百輛。無車之處、起夫五百人聽候

  一經過處所支給糧草。扈從官員人等、人日給行糧二升。馬日給料四升、草一束。驢料一升、草一束

  一

  車駕將發。宴在京文武群臣。

  賜扈從文武官員軍校人等鈔。公五十錠。侯四十錠。伯三十錠。一品二品二十錠。三品四品十五錠。五品十二錠。六品七品十錠。八品九品八錠。未入流及辦事官、將軍總小旗、人鈔七錠。將軍及各衛總小旗、人鈔六錠。監生秀才吏典人才醫士樂舞生軍校力士廚子工匠、人鈔五錠。軍伴皂?樂工人等、人鈔四錠。在外衛所扈從、及各處駐札官軍。依京衛官軍例給賞

  一

  車駕至北京。宴文武群臣耆老。

  賜官員人等及命婦鈔。其嘗守城命婦、論次行賞

  一遇

  萬壽圣節、公侯駙馬伯、文武官四品以上、近侍官、及監察御史預宴。五品以下、并辦事官監生秀才吏典軍民工匠人等、依例

  賜鈔一錠

  一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錦衣衛、各鑄印信。通政司、鴻臚寺、各鑄關防

  一扈從官員有牙牌者、隨身懸帶、以憑關防出入

  一經過郡縣。分遣廷臣考核守令賢否、即加黜陟。分令給事中監察御史、存問高年、

  賜幣帛酒肉

  一經過鳳陽、陵戶及親戚、人

  賜鈔六錠。耆老迎見者、人鈔三錠。泗州陵戶親戚耆老迎見者、賞如之

  嘉靖十八年南巡儀

  一先期

  上親奏告

  皇天于玄極寶殿。同日告聞

  皇祖太廟、

  皇考睿宗廟。遣官分告

  北郊、

  成祖、

  列圣?廟、

  太社稷、

  帝社稷、

  朝日、

  夕月、

  天神、

  地只、用祭服。太常寺備脯醢酒果。翰林院撰告文

  一軷祭於

  承天門。遣官祭旗纛之神。用牲醴制帛。三獻如常儀

  一

  駕發、出正陽中門。

  后妃輦轎后隨。錦衣衛設

  欽制武陳駕、備輦輿儀仗等項。扈行、本衛選精壯旗校八千人。內以六千人專管抬奉

  上座輿輦。二千人專管擺執駕儀、及一應正直巡綽傳宣等用。選委千百戶一百二十員。分投管理。各分撥班接替。行太仆寺調取寄養馬三千匹、兌給各旗校、更迭騎坐。以錦衣衛指揮充前驅使。領千百戶等官、先往肅清道路。

  簡命武職重臣二員、留守京城。兵部尚書一員、參贊機務。各請

  敕行事。以文職大臣一員、總督整飭宣大等處軍務。一員、提督薊州山海關等處地方邊備。文職重臣一員、充行邊使、往遼東、薊州、宣大、鴈門、固原等九邊、閱視邊備。戶部齎銀隨去勞賞官軍。各請

  敕行事。兵部奏請

  皇城四門、京城九門、

  大明門外兩邊、守門文武大臣各一員。坐邊官侯伯二員。增設守門官軍、用科道官點閘。京城內外巡捕官軍、行團營再選有馬官軍三千員名、分為兩班、酌派五城地方、與同舊有官軍巡邏。仍選委坐營官、及各提督把總等官、晝夜巡捕安定德勝門、各土城門外、及鄭村壩、大黃莊、居庸關、白羊口、六處地方。該營揀選有馬官軍、每處一千員名、分為兩班、輪流下營防守。安定德勝門、土城、各用東西官廳、聽征總兵官一員。其余各用參將一員。統領下營。紫荊倒馬二關、保定撫鎮官揀選精銳有馬官軍、每關一千員名、分為兩班、每月輪流下營守把。各委坐營官一員統領

  一兵部於團營東西官廳御馬監勇士內、揀扈駕官軍六千員名、給兌馬匹。內執武陳駕儀一千人、總兵官一員領之。

  駕前后各二千人、參將二員領之。

  駕左右各五百人、翼

  駕行。左右副參將領之。及行文沿途撫鎮等官、調撥兵馬、屯駐扈

  駕。先期戶部請

  敕、命侍郎一員、率屬官六員、帶領太倉銀三十余萬兩、前去沿途整理官軍糧料。工部請

  敕、差郎中一員、同內官監、督理沿途橋道、及

  行宮蓆殿。禮部行南北直隸浙江等十三布政司、

  凡有要緊重事、俱達行在所奏聞。其余事務、俱達在京通政使司、照常封進、各該衙門、啟請

  皇太子令旨行。其事有疑礙者、各差人赴行在具奏取

  旨。各處拜進表箋、除歲例等項、赴在京禮部、照常類收、啟請司禮監官捧進。其特賀大禮、不系常典者、原差人恭詣行在投進

  一扈從官、五府堂上官各一員、首領官各一員、吏各一人。吏部堂上官一員、文選等四司官各一員、辦事官六員、吏六人。戶部堂上官二員浙江等十三司官各一員、辦事官二員、吏十三人。禮部堂上官二員、儀制等四司官共六員、鑄印局官一員、辦事官六員、儒士三人、吏十二人、鑄印匠四人。兵部堂上官一員、武選等四司官共六員、辦事官一員、吏六人。刑部堂上官一員、浙江等十三司官各一員、辦事官一員、吏十三人。工部堂上官二員、營繕等四司官共十員、辦事官二員、吏十人。都察院堂上官二員、浙江等十三道監察御史各二員、辦事官四員、吏十三人。通政司堂上官二員、首領官一員、辦事官二員、吏二人。大理寺堂上官一員、左右寺官二員、辦事官二員、吏二人太常寺堂上官六員、首領官二員、屬官十員、吏二人、執事人役四十人。廚役三十人。光祿寺堂上官二員、四署官四員、吏四人、廚役二百人。太仆寺堂上官一員、首領官一員、吏一人。鴻臚寺堂上官俱從、司儀司賓各一員、鳴贊四員、序班十六員、通事四員、翰林院堂上、并講讀等官四員。

  制敕誥敕二房官共二十員、譯字官生四人、吏十人。尚寶司官四員、吏一人。六科給事中十二員、吏六人。中書舍人一員、吏一人。行人司行人十員、吏三人。太醫院堂上官五員、御醫吏目八員、

  圣濟殿醫士選帶三分之一、吏二人。欽天監堂上官一員、博士等官八員、天文生陰陽人共十人、吏一人。教坊司奉鑾韶舞司樂八員、俳色長樂工二百人。扈從文武內外官、及各項人役、合用夫馬驢騾車輛廩給口糧、各項應付事宜。兵部定擬奏請、轉行在外有司、一體應付。

  內府印綬監收貯先年行在衙門印信關防、禮部領出、給付各扈從官使用。尚寶司給領文武字樣牙牌

  一

  駕發。留守大臣、率在京文武衙門官員、各俱吉服、先期赴宣武門外、彰義關、候送。

  駕過、退。扈從官分程先發。在途俱免朝參候

  駕。惟禮兵二部、鴻臚寺、太常寺、科道糾儀官、從行。光祿寺隨路預辦

  御膳酒飯供具。凡遇

  行宮進膳處所、各該撫按守巡兵備等官、選委精壯官軍、披帶盔甲器械、拱衛

  乘輿。不許諠譁錯亂。違者聽錦衣衛即時具奏拏問。其扈駕官軍、戶部給散行糧、工部辦鍋灶、不許分外索害有司、及入民舍混擾。違者、許被害之人、赴撫按衙門告治。仍行隨駕緝事官校、訪挐重治。各該軍衛有司、不許分外科歛。違者、聽撫按官體訪指實參究重治。各衙門跟隨吏書人等。各照兵部原行關文、於軍衛有司驛遞衙門應付、不許分外多索。其應付衙門、亦要即時應付、毋得遲?。違者、俱赴所在官司告治。經過駐札地方、原有商賈店鋪、開賣飯食等物、照常市貿、不許躲避。亦不許從駕人員、用強輕價勒買。違者、許被害之人、即時告治。兵部咨行各該巡撫官、預先出給榜文曉諭

  一經過處所。真定望祭北岳恒山之神、用牛犢羊豕、

  上具常服行禮、如常儀。五府九卿巡撫大臣、吉服陪拜。衛輝遣官祭濟瀆之神、用太牢。釣州望祭中岳嵩山之神、滎澤祭河神、俱用太牢。行禮如北岳。南陽遣官祭武當山之神、用牲犢、沿途古帝王圣賢忠臣烈士祠墓、禮部查訪預期奏聞、遣官致祭。帝王用太牢、次用少牢、又次脯醢酒果。凡祭翰林院撰祭文

  一各處撫按并三司官、俱於所屬境上候

  駕。先赴行在鴻臚寺報名。

  駕至行宮、各俱吉服朝見。所過府衛州縣官吏生員耆老人等、俱於三十里外候迎、道傍跪、叩頭、

  駕過、退。

  駕至行宮、鴻臚寺引見、俱行五拜三叩頭禮

  一各處近路

  王府、許

  親王具常服、預先出城候

  駕。其余宗室、俱不許擅離府出迎

  一

  諸王迎接。先期命文武大臣侍於途。王於道傍拱立。文武大臣下馬、侍

  上左右。禮部尚書跪奏、某王某恭迎

  圣駕、見。內侍官引王至

  駕前、跪、行叩頭禮。禮部尚書進立于

  上前、候

  旨、承

  旨訖、起立、傳

  旨示王。隨至

  行宮、

  上入、少憩。王具冕服。

  欽定文武大臣於殿內左右、侍從。從官於丹墀東西、侍班。候

  上陞座、鴻臚寺官引王由殿左門入、至拜位、贊行五拜三叩頭禮、畢。

  上命賜宴。內侍官引王於別次少候。從官叩頭如常儀。王宴畢、遣大臣伴送回府【駕還。先以書止諸王。勿煩出送】

  一

  上臨舊邸。恭詣

  皇考睿宗獻皇帝廟謁告。【儀具祠祭司】越四日。行祭告

  皇天禮於

  龍飛殿丹陛。奉

  皇考睿宗獻皇帝配。是日、

  上更皮弁服。詣

  國社壇、及山川壇、行告祭禮。次日恭謁

  顯陵。【儀見祠祭司】次日、從駕官上表賀。遂頒

  詔。前期一日。鴻臚寺陳設表案詔案於

  龍飛殿中。錦衣衛設隨

  駕朝儀、及迎

  詔彩輿香亭於丹墀。教坊司設中和韶樂。百官各具朝服。地方官吏師生耆老人等、俱隨班行禮。是日早、鳴鐘鼓。

  上具冕服御后殿。執事官行禮畢。

  上陞殿。鳴鞭。欽天監官唱時。鴻臚寺贊入班。贊四拜、興、平身。唱宣表目。宣表目官宣訖。唱宣表。宣表官宣訖。贊俯伏、興。贊四拜、興。贊頒

  詔。翰林院官捧

  詔、授禮部尚書、捧

  詔置云盤內。叩頭、興。由殿中門出、置彩輿內。錦衣衛官校舉輿。教坊司鼓樂前導。百官趨出。候於龍飛門外。鴻臚寺贊入班行四拜禮。贊跪。宣

  詔畢。贊俯伏、興、搢笏、贊舞蹈山呼、出笏、贊四拜、興、平身。禮畢。禮部尚書捧

  詔出謄黃。奏差行人等官、頒示天下

  一

  圣駕回京。

  上親奏謝

  皇天上帝於玄極寶殿。同日、告謝

  皇祖太廟、

  皇考睿宗廟、如常儀。文武官例該陪祀者、俱具祭服陪拜。遣官分告

  北郊、

  成祖、

  列圣群廟、

  太社稷、

  帝社稷、

  朝日、

  夕月、

  天神、

  地只、太歲、旗纛、都城隍等神、

  承天門之神、俱行禮如初

  一百官上表稱賀。如常儀

  洪武五年定、

  車駕出入。有司肅清道路。官民不許開門觀望行立。所在官員父老合迎

  駕者、於仗外路右、叩頭俯伏。候

  車駕前行方起。若遇

  駐蹕之處、合迎駕之人、行五拜禮。

  車駕行處、有沖入仗內者、絞。仗外五十步內觀望者、杖一百。如於郊野外一時不能回避者俯伏。行立觀望者、杖一百。典仗衛官故縱者同罪。失覺減二等。陳訴冤抑、仗外俯伏以聽。如沖入仗內者如律。合迎

  車駕之人、仗外不俯伏者、亦如律。

  車駕所至。凡文武官、非近侍及宿衛護

  駕、而在五十步內者、依例俯伏。行立觀望者如律。縱放牲畜突入仗內者、杖八十

  凡

  皇城宿衛、及在京守門官員軍士、遇

  駕出入、執仗肅立、不須回避。其在外城鎮門官及士卒、如遇車駕經行、則俯伏回避

  親征

  按大明集禮、

  天子親征。祭告

  天地、

  宗廟、社稷、禡祭旗纛。所過山川、皆行祭告。師還、奏凱獻俘於

  廟社。以露布

  詔天下。然后論功行賞。蓋自我

  二祖行之。今具列其儀以備考

  洪武三年定

  一祭告

  天地。前期擇日。

  皇帝服武弁。乘革輅。備六軍。以牲犢幣帛祭告。作樂、行三獻之禮

  一告

  太廟。前期擇日。

  皇帝服輅同前。每

  廟用牲幣、行三獻之禮其儀皆同時享。但凱還、則陳俘奏凱於廟南門外

  一告

  太社。前期擇日。

  皇帝服輅同前。以牲犢幣帛、作樂、行三獻之禮。其儀同春秋祭

  社稷之儀。但凱還、則陳俘奏凱於社北門外

  一禡祭。於國南群神祠設旗纛。

  皇帝服皮弁。備牲犢幣帛、行三獻之禮【儀見祠祭司】

  一所過山川、有司具牲幣、

  皇帝服皮弁行一獻禮【儀見祠祭司】

  一凱還、

  皇帝率諸將以凱樂俘馘陳於

  廟社門外。伺告畢。以俘馘付刑部。協律郎導樂以退。其告祭行三獻禮、儀與出師同

  一宣露布、

  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陞午門樓上。以露布詔天下。百官具朝服聽詔、儀與開讀詔赦同

  一論功行賞、中書省移文大都督府兵部、具諸將功績。吏部具勛爵職名。禮部、戶部、具賞格。中書集六部論定功賞。奏取

  圣裁。至日、

  皇帝服袞冕、御奉天殿。百官朝服宣

  制。大賚。詔告天下【儀見后】

  一諸將受賞、具表箋稱謝

  論功行賞儀

  前期內使監陳

  御座香案於

  奉天殿、如常儀。尚寶司設寶案於殿上正中。侍儀司設

  詔書案於寶案之前。設

  誥命案於丹陛正中之北。設

  皇太子諸王侍立位於殿上之東北。設承制官承制位於殿上之東、及宣制位於

  丹陛

  誥命案之北。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位於殿上之東南。設大都督府、兵部尚書位於殿上之西南。應受賞官拜位於丹墀之中。異位重行。序立位於丹墀之西南。受賞位於

  誥命案之南。受賞執事位於受賞官序立位之西。【每受賞官、用捧誥命捧禮物者、各一人】知班二人位於受賞官拜位之北。贊禮二人位於知班之北。典儀二人位於丹墀上之南。文武官侍立位於丹墀之北。俱東西相向。侍從班起居注、給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寶卿、侍儀司官位於殿上之東。懸刀武官位於殿上之西。殿前班指揮司三人位於

  丹陛西、東向。光祿寺三人位於

  丹陛上之東、西向。拱衛司二人位於殿中門之左右。典牧所官二人位於仗馬之前。宿衛鎮撫二人位於

  丹陛下、設衛千戶二十八人位於宿衛鎮撫之南稍后、俱東西相向。護衛千戶八人位於

  奉天殿東西門之左右。將軍二人位於殿上簾前之東西。將軍六人位於

  奉天殿門之左右。將軍四人位於

  丹陛上之四隅。將軍六人位於

  奉天門之左右。俱東西相向。鳴鞭四人位於

  丹陛之南、北向。是日擊鼓初嚴。金吾衛列旗幟器仗。拱衛司設儀仗車輅。典牧司陳仗馬虎豹。內使監擎執。樂工陳樂。皆如正會之儀。禮部陳設

  詔書。吏部陳設

  誥命。戶部陳設禮物。陳設執事各立於案之左右。殿前班糾儀典儀知班贊禮宿衛鎮撫護衛將軍各入。就位。舍人催受賞官及侍立文武官、各具朝服。擊鼓次嚴。侍從班文武官入迎車駕。舍人引受賞官齊班於

  午門外之南、文武官齊班於

  午門外之北、俱東西相向。擊鼓三嚴。侍儀版奏中嚴。御用監官奏請

  皇帝於謹身殿袞冕。

  皇太子諸王於

  奉天殿門東耳房具冕服。舍人引文武官入就丹墀侍立位。引受賞官入就丹墀序立位。侍儀版奏外辦。

  皇帝御輿以出。仗動。樂作。侍衛導從如常儀。陞

  御座。卷簾鳴鞭。樂止。司晨報時雞唱訖。引進引

  皇太子諸王自

  奉天門東門入。樂作。由東陛陞殿東門入至侍立位。樂止。舍人引受賞官入就拜位。知班唱班齊。贊禮唱鞠躬。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承制官前跪承

  制。由殿中門出中陛、降至宣制位。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由西門出西陛、降立於

  誥命禮物案之東。承制官南向、稱有

  制。贊禮唱跪。受賞官皆跪。承制官宣

  制曰、朕嘉某等、為國建功。宜加爵賞。今授某以某職。賜以某物。其共承朕命。【受賜員數。不拘多少、載在其中】宣畢。贊禮唱俯伏、興。樂作。拜、興、拜、興、平身。樂止贊禮唱行賞。舍人引受賞官第一人詣案前。贊禮唱跪。搢笏。吏部官捧

  誥命。禮部官捧禮物。各授受賞官。受賞官受

  誥命禮物、以授左右。左右跪受於受賞官之左。興。退復位。贊禮唱出笏。俯伏。興。復位。舍人引受賞官復位。引以次受賞官詣案前。皆如常儀。承制官、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由西階陞西門入跪

  上位之西。奏承

  制訖。興。各復位。贊禮唱鞠躬、樂作。四拜、平身。樂止。贊禮唱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山呼。萬歲。山呼。萬歲。再山呼。萬萬歲。樂工軍校齊聲應之。出笏。俯伏、興。樂作。拜、興、拜、興、拜、興、拜、興、平身。樂止。贊禮唱禮畢。侍儀跪奏禮畢。鳴鞭。

  皇帝興。樂作。警蹕侍從導引至

  謹身殿。樂止。引進引

  皇太子諸王還宮。舍人引受賞官及文武官以次出。至

  午門外、以

  誥命禮物置龍亭、用儀仗鼓樂、各送還本第

  獻俘【宣捷附】

  永樂四年定

  前期兵部官以露布奏聞。禮部告示文武百官。具朝服、并坊廂里老人等、行慶賀禮。先一日、內官設

  御座於午門樓前楹正中。是日早、錦衣衛設儀仗於

  午門前御道之東西。教坊司陳大樂於

  御道南東西、北向。鴻臚寺設贊禮二人於

  午門前、東西相向。承制官一員位於

  午門前、東立西向。設宣制位於

  午門東、稍南西向。設文武官及諸蕃使客人等侍立位於樓前

  御道南、文東武西相向。設露布案於

  午門前御道東。設宣露布官一員。展露布官二員。及刑部獻俘官位於

  午門前御道東、稍南西向。設獻俘將校位於

  午門前御道西、稍南北向。設進露布官位於

  御道南稍東。引禮引文武官東西序立。引進露布官捧露布置於案。退就位、獻俘將校引俘列於

  午門前西邊武班之后以候。

  上位常服御奉天門。鐘聲止。鴻臚寺跪奏請

  上乘輿。樂作。至午門樓、

  上陞座。樂止。鳴鞭訖。贊禮贊進露布官四拜。樂作。平身。樂止。贊進露布。樂作。執事者舉案置於中道。樂止。贊宣露布官跪。宣露布官、與展露布官、詣案前取露布跪宣訖。仍置於案、退。贊俯伏。興。樂作。四拜。平身。樂止。執事者舉案復置於

  御道東。引禮引進露布官退。贊獻俘。獻俘將校引俘至獻俘位、北向。立定。俘跪於前。刑部官詣樓前中道跪奏云。具官臣某奏云。某官以某處所俘獻。請付所司。伺

  旨。有合受刑者、立於西廂東向、以付刑官。若

  上釋罪。承制官詣

  御道、跪、請

  制。由東街南行至宣制位、西向立。稱有

  制。所獲俘囚、咸赦其罪。宣

  旨曰。有

  敕釋縛。所釋之俘叩頭訖。將校引俘起。引禮贊文武百官入班。北向立。唱排班。班齊致詞官詣中道跪致詞云云賀訖。贊鞠躬。樂作。五拜。三叩頭。興。平身。樂止。鴻臚寺跪奏禮畢。樂作。

  駕興。樂止。百官以次退。次日行開讀禮、如常儀。第三日。文武百官上表。行慶賀禮、如常儀

  萬歷二年定

  前期、禮部告示文武百官具朝服、詣

  午門前行慶賀禮。先一日、內官設

  御座於午門樓前楹正中。是日早、錦衣衛設儀仗於

  午門前。

  上位常服。御皇極殿。鐘聲止。鴻臚寺跪奏請

  上乘輿。樂作。至午門樓。

  上陞座。樂止。鳴鞭訖。鴻臚寺官宣奏畢。贊獻俘。將校引俘至獻俘位。北向立定。俘跪於將校之前。刑部官詣樓前中道跪奏云。具官臣某奏云。某官以某處所俘獻。請付所司。候

  旨。傳下。刑部官承

  旨訖。即同將校押出施行。文武百官入班。北向立。唱排班。班齊。致詞官詣中道跪、致詞稱賀訖。贊鞠躬。樂作。五拜。三叩頭。興。平身。樂止。鴻臚寺跪奏禮畢。樂作。

  駕興。樂止。百官以次退

  宣捷

  凡各處奏捷。鴻臚寺於早朝、將差來人役、引至

  御前、宣讀捷音

  隆慶六年、令擇吉宣捷。至日不奏事。次日行慶賀禮

  萬歷八年定、凡大捷、於常朝期宣奏捷音。是日百官各具吉服、候宣捷之后、鴻臚寺官致詞。行五拜三叩頭禮。本日早、即遣官薦告

  郊廟。行翰林院撰文。太常寺辦祭品。中捷以下、止宣捷。不行祭告慶賀禮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滬)字59號  滬ICP備140022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012號

一级做a爱片久久毛片|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九色| 久久国产色AV免费看| 久久精品黄AA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激情五月丁香伊人| 国产精品伦理久久久久久 | 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免费精品久久天干天干|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香蕉|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不卡|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狠狠色综合久久久久尤物|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669|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18| 一本一道久久精品综合| 日日狠狠久久偷偷色综合免费 |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婷婷|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软件 | 7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天堂中文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美妙| 天天综合久久一二三区| 久久午夜伦鲁片免费无码| 少妇久久久久久被弄到高潮|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福利|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 久久综合色之久久综合| 韩国无遮挡三级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