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一道,有清一代為最盛。蓋清室來自漠野,目所睹者皆殺伐之事,耳所聞者皆殺伐之聲,一聆夫和平雅唱、詠嘆淫佚之音,宜乎耽之、悅之。上以此導,下以此應。于是江南各地梨園子弟相率入都。積二百余年之歷史,其中事跡固多可稱道者。彼時文人學士逢場作戲,加以評論,作為詩歌,單冊零篇流傳不少,如《燕蘭小譜》等其尤著也。其于伶人里居、姓字、色藝、性情略見一斑。《燕京雜記》所謂俾便尋香問玉者一覽,間歲一登,可擬于《縉紳便覽》一書。亦可以見其價值矣。長沙葉丈德輝重刻《燕蘭小譜》,序有云:每讀康、雍、干、嘉諸公游宴之作,想其時朝野無事,海內乂康,士大夫生長太平,遭遇唐虞之際,即覊旅落拓之士,流連風月,寄興鶯花,亦絕無愁苦之音形之歌詠。如安樂山樵,其人不知如何,跌宕春明,樂而忘死。云云。則著書者之興致可想見矣。惟是類冊子既為應時而興,時日較久,即若明日黃花,不復有保存之者。故欲網羅一代史料而不少缺者,殊不易見。
余少歲隨宦燕京,僑居既久,視此土不啻第二故鄉。凡名勝、古跡、人物、遺事,皆似與我以極親愛之印像,故好從事搜集。獨此梨園事跡最多,因史料難覓,鮮有能致力此者。故平時喜向冷攤搜覓,凡遇此類書籍發現,雖索多金亦不少靳。共和十七年革命軍北伐,個人環境為之一變,不獲已謀食津門,乃以此事屬諸友人方問溪。而方君搜集之勤又過于余,先后寄贈者凡若干種。逮余旋北平,退食之暇,更于萬冗中肆竟甄采,乃復以漢陽易丈實甫、會稽李先莼客之所述者,刺而裒之,成《哭盦賞菊詩》《越縵堂菊話》諸編,益以時賢饋假,屢有移錄,歲時綿歷,始克稍稍完備。當書之未成也,夙知姚丈茫父亦素喜此,曾疊函征求。姚丈復書曰:“戲劇掌故,未病時,頗有收羅;已病五年,材料悉已散佚,存手下者,頗屬寥寥,惟屑聞瑣記略可資為談助。俟腰力少健,當舉以聞。”又曰:長庚以前伶史,多是昆部中人,故今梨園前輩,僅及長庚而止,以前又別為一段。云云。惜未久,姚丈逝世,所藏書聞已易主。不然,補益吾書當不為少。此書既粗有所成,海內嗜古之士,咸來索觀。余乃謀諸倫丈哲如。于是倫丈與各書賈分議梓行,累〈礻冀〉之,久議終弗定。蓋丈所矜護者既深,故亟欲厥成,以餉當世。惜乎諸賈之未喻夫此也!展轉至今,乃復由倫丈介紹于邃雅齋主人董金榜,承允代為刊布。一代掌故由此得以流傳,于是乃知物之顯晦亦各有時,非人力所能強也。此書卷帙繁多,余又日冗俗務。校仇之責,荊人徐肇锳助余理之,故收入雙肇樓叢書中。此固余夫婦刻書校籍之始也。
共和二十三年八月五日東莞張江裁次溪自序于燕京爛縵胡同之寓廬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