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卻說清水閘上有順濟廟,其神姓馮名俊,錢塘人氏。年十六歲時,夢見玉帝遣天神傳命割開其腹,換去五臟六腑,醒來猶覺腹痛。從幼失學,未曾知書,自此忽然開悟,無書不曉,下筆成文,又能預知將來禍福之事。忽一日,臥于家中,叫喚不起,良久方醒。自言適在東海龍王處赴宴,被他勸酒過醉。家人不信,及嘔吐出來都是海錯異味,目所未睹,方知真實。到三十六歲,忽對人說:“玉帝命我為江濤之神,三日后,必當赴任。”至期無疾而終。是日,江中波濤大作,行舟將覆,忽見朱幡皂蓋,白馬紅纓,簇擁一神,現(xiàn)形云端間,口中叱咤之聲。俄頃,波恬浪息。問之土人,其形貌乃馮俊也。于是就其所居,立廟祠之,賜名順濟廟。紹定年間,累封英烈王之號。其神大有靈應。
倭寇占住清水閘時,楊八老私向廟中祈禱,問答得個大吉之兆,心中暗喜。與先年一般向被擄去的,共十三人約會,大兵到時,出首投降,又怕官軍不分真假,拿去請功,狐疑不決。
到這八月二十八日,倭寇大敗,楊八老與十二個人,俱潛躲在順濟廟中,不敢出頭。正在兩難,急聽得廟外喊聲大舉,乃是老王千戶,名喚王國雄,引著官軍入來搜廟。一十三人盡被活捉,捆縛做一團兒,吊在廊下。眾人口稱冤枉,都說不是真倭,那里睬他?此時天色已晚,老王千戶權(quán)就廟中歇宿,打點明早解官請功。
事有湊巧,老王千戶帶個貼身伏侍的家人,叫做王興,夜間起來出恭,聞得廊下哀號之聲,其中有一個像關中聲音,好生奇異。悄地點個燈去,打一看,看到楊八老面貌,有些疑惑,問道:“你們既說不是真倭,是那里人氏?如何入了倭賊伙內(nèi),又是一般形貌?”楊八老訴道:“眾人都是閩中百姓,只我是安西府盩厔縣人。十九年前在漳浦做客,被倭寇擄去,髡頭跣足,受了萬般辛苦。眾人是同時被難的。今番來到此地,便想要自行出首。其奈形狀怪異,不遇個相識之人,恐不相信,因此狐疑不決。幸天兵得勝,倭賊敗亡,我等指望重見天日,不期老將軍不行細審,一概捆吊,明日解到軍門,性命不保。”說罷,眾人都哭起來。王興忙搖手道:“不可高聲啼哭,恐驚醒了老將軍,反為不美。則你這安西府漢子,姓甚名誰?”楊八老道:“我姓楊名復,小名八老。長官也帶些關中語音,莫非同郡人么?”
王興聽說,吃了一驚:“原來你就是我舊主人!可記得隨童么?小人就是。”楊八老道:“怎不記得!只是須眉非舊,端的對面不相認了。自當初在閩中分散,如何卻在此處?”王興道:“且莫細談,明早老將軍起身發(fā)解時,我站在旁邊,你只看著我,喚我名字起來,小人自來與你分解。”說罷,提了燈自去了。眾人都向八老問其緣故,八老略說一二,莫不歡喜。
正是:死中得活因災退,絕處逢生遇救來。
原來隨童跟著楊八老之時,才一十九歲,如今又加十九年,是三十八歲人了,急切如何認得?當先與主人分散,躲在茅廁中,僥幸不曾被倭賊所掠。那時老王千戶還是百戶之職,在彼領兵。偶然遇見,見他伶俐,問其來歷,收在身邊伏侍,就便許他訪問主人消息,誰知杳無音信。后來老王百戶有功,升了千戶,改調(diào)浙中地方做官。隨意改名王興,做了身邊一個得力的家人。也是楊八老命不當盡,祿不當終,否極泰來,天教他主仆相逢。
閑話休題。卻說老王千戶次早點齊人眾,解下一十三名倭犯,要解往軍門請功。正待起身,忽見倭犯中一人,看定王興,高聲叫道:“隨童,我是你舊主人,可來救我!”王興假意認了一認,兩下抱頭而哭。因事體年遠,老王千戶也忘其所以了,忙喚王興,問其緣故。王興一一訴說:“此乃小人十九年前失散之主人也。彼時尋覓不見,不意被倭賊擄去。小人看他面貌有些相似,正在疑惑,誰想他到認得小人,喚起小人的舊名。望恩主辨其冤情,釋放我舊主人。小人便死在階前,瞑目無怨。”說罷,放聲大哭。眾倭犯都一齊聲冤起來,各道家鄉(xiāng)姓氏,情節(jié)相似。老王千戶道:“既有此冤情,我也不敢自專,解在帥府,教他自行分辨。”王興道:“求恩主將小人一齊解去,好做對證。”老王千戶起初不允,被王興哀求不過,只得允了。
當日將一十三名倭犯,連王興解到帥府。普花元帥道:“既是倭犯,便行斬首。”那一十三名倭犯,一個個高聲叫冤起來,內(nèi)中王興也叫冤枉。王國雄便跪下去,將王興所言事情,稟了一遍。普花元帥準信,就教王國雄押著一干倭犯,并王興發(fā)到紹興郡丞楊世道處,審明回報。
故元時節(jié),郡丞即如今通判之職,卻只下太守一肩,與太守同理府事,最有權(quán)柄。那日,郡丞楊公升廳理事,甚是齊整。怎見得?有詩為證:吏書站立如泥塑,軍卒分開似木雕。
隨你兇人好似鬼,公庭刑法不相饒。
老王千戶奉帥府之命,親押一十三名倭犯到楊郡丞廳前,相見已畢,備言來歷。楊公送出廳門,復歸公座。先是王興開口訴冤,那一班倭犯哀聲動地。楊公問了王興口詞,先喚楊八老來審。楊八老將姓名家鄉(xiāng)備細說了。楊郡丞問道:“既是盩厔縣人,你妻族何姓?有子無子?”楊八老道:“妻族東村李氏,止生一子,取名世道。小人到漳浦為商之時,孩兒年方七歲。在漳浦住了三年,就陷身倭國,經(jīng)今又十九年。自從離家之后,音耗不通,妻子不知死亡。若是孩兒撫養(yǎng)得長大,算來該二十九歲了。老爺不信時,移文到盩。。。''縣中,將三黨親族姓名,一一對驗,小人之冤可白矣。”再問王興,所言皆同。眾人只齊聲叫冤。楊公一一細審,都是閩中百姓,同時被擄的。楊公沉吟半晌,喝道:“權(quán)且收監(jiān),待行文本處查明來歷,方好釋放。”
當下散堂,回衙見了母親楊老夫人,口稱怪事不絕。老夫人問道:“孩兒今日問何公事?口稱怪異,何也?”楊公道:“有王千戶解到倭犯一十三名,說起來都是我中國百姓,被倭奴擄去的,是個假倭,不是真倭。內(nèi)中一人,姓楊名復,乃關中縣人氏。他說二十一年前,別妻李氏,往漳浦經(jīng)商。
三年之后,遭倭寇作亂,擄他到倭國去了。與妻臨別之時,有兒年方七歲,到今算該二十九歲了。母親常說孩兒七歲時,父親往漳州為商,一去不回。他家鄉(xiāng)姓名正與父親相同,其妻子姓名,又分毫不異。孩兒今年正二十九歲,世上不信有此相合之事。況且王千戶有個家人王興,一口認定是他舊主。那王興說舊名隨童,在漳浦亂軍分散,又與我爺舊仆同名,所以稱怪。”老夫人也不覺稱道:“怪事,怪事!世上相同的事也頗有,不信件件皆合,事有可疑。你明日再行吊審,我在屏后竊聽,是非頃刻可決。”
楊世道領命,次日重喚取一十三名倭犯,再行細鞫。其言與昨無二。老夫人在屏后大叫道:“楊世道我兒!不須再問,則這個盩厔縣人,正是你父親!那王興端的是隨童了。”驚得郡丞楊世道手腳不迭,一跌跌下公座來,抱了楊八老放聲大哭,請歸后堂,王興也隨進來。當下母子夫妻三口,抱頭而哭,分明是夢里相逢一般。則這隨童也哭做一堆。哭了一個不耐煩,方才拜見父親。隨童也來磕頭,認舊時主人、主母。
楊八老對兒子道:“我在倭國,夜夜對天禱告,只愿再轉(zhuǎn)家鄉(xiāng),重會妻子。今日皇天可憐,果遂所愿。且喜孩兒榮貴,萬千之喜。只是那一十二人,都是閩中百姓,與我同時被擄的,實出無奈。吾兒速與昭雪,不可偏枯,使他怨望。”楊世道領了父親言語,便把一十二人盡行開放,又各贈回鄉(xiāng)路費三兩,眾人謝恩不荊一面分付書吏寫下文書,申復帥府;一面安排做慶賀筵席。衙內(nèi)整備香湯,伏侍八老沐浴過了,通身換了新衣,頂冠束帶。楊世道娶得夫人張氏,出來拜見公公。一門骨肉團圓,歡喜無限。
這一事鬧遍了紹興府前。本府檗太守聽說楊郡丞認了父親,備下羊酒,特往稱賀,定要請楊太公相見。楊復只得出來,見了檗公,敘禮已畢,分賓而坐。檗太守欣羨不已。楊郡丞置酒留款。飲酒中間,檗太守問楊太公何由久客閩中,以致此禍。楊八老答道:“初意一年半載便欲還鄉(xiāng),何期下在檗家,他家適有寡女,年二十三歲,正欲招夫幫家過活。老夫入贅彼家,以此淹留三載。”檗公問道:“在彼三年,曾有生育否?”八老答道:“因是檗家懷孕,生下一兒,兩不相舍,不然也回去久矣。”檗公又問道:“所生令郎可曾取名?”八老不知太守姓名,便隨口應道:“因是本縣小兒取名世道,那檗氏所生就取名檗世德,要見兩姓兄弟之意。算來檗氏所生之子,今年也該二十二歲了,不知他母子存亡下落。”說罷,下淚如雨。檗太守也不盡歡。又飲了數(shù)杯,作別回去,與母親檗老夫人說知如此如此:“他說在漳浦所娶檗家,與母親同姓,年庚不差,莫非此人就是我父親?”檗老夫人道:“你明日備個筵席,請他赴宴,待我屏后窺之,便見端的。”
次日,楊八老具個通家名帖,來答拜檗公,檗公也置酒留款。檗老夫人在屏后偷看,那時八老衣冠濟楚,又不似先前倭賊樣子,一發(fā)容易認了。檗老夫人聽不多幾句言語,便大叫道:“我兒檗世德,快請你父親進衙相見!”楊八老出自意外,倒吃了一驚。檗太守慌忙跪下道:“孩兒不識親顏,乞恕不孝之罪。”請到私衙,與檗老夫人相見,抱頭而哭,與楊郡丞衙中無異。
正敘話間,楊郡丞遣隨童到太守衙中,迎接父親。聽說太守也認了父親,隨童大驚,撞入私衙,見了檗老夫人,磕頭相見。檗老夫人問起,方知就是隨童。此時隨童才敘出失散之后,遇了王百戶始末根由。闔門歡喜無限,檗太守娶妻蔣氏,也來拜見公公。檗公命重整筵席,請楊郡丞到來,備細說明。一守一丞,到此方認做的親兄弟。當日連楊衙小夫人張氏都請過來,做個合家歡筵席,這一場歡喜非校分明是:苦盡生甘,否極遇泰。豐城之劍再合,合浦之珠復回。高年學究,忽然及第連科;乞食貧兒,驀地發(fā)財掘藏。寡婦得夫花發(fā)蕊,孤兒遇父草行根。
喜勝他鄉(xiāng)遇故知,歡如久旱逢甘雨。兩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
楊八老在日本國受了一十九年辛苦,誰知前妻李氏所生孩兒楊世道,后妻檗氏所生孩兒檗世德,長大成人,中同年進士,又同選在紹興一郡為官。今日天遣相逢,在枷鎖中脫出性命,就認了兩位夫人,兩個貴子,真是古今罕有。第三日闔郡官員盡知奇事,都來賀喜。老王千戶也來稱賀,已知王興是楊家舊仆,不相爭護。王興已娶有老婆,在老王千戶家。老王千戶奉承檗太守、楊郡丞,疾忙差人送王興妻子到于府中完聚。檗太守和楊郡丞一齊備個文書,到普花元帥處,述其認父始末。普花元帥奏表朝廷,一門封贈。檗世德復姓歸宗,仍叫楊世德。八老在任上安享榮華,壽登耆耋而終。此乃是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榮枯得失,盡是八字安排,不可強求。有詩為證:才離地獄忽登天,二子雙妻富貴全。
命里有時終自有,人生何必苦埋怨?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