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義和團事平以后,清政府幡然變計,廣興教育,多遣學生游學于日本。孫文乘此灌入革命主義于留學生中。湖南黃興亦在日本,乃組成中國同盟會,舉孫文為首領。孫文見黨勢之已張,與黃興等謀圖大舉。以廣西鎮南關扼天然險要,西人稱為第二旅順口,欲先取之,以為根據地。顧關之附近有那模村者,為游勇聚集之所,非令若輩為先鋒,則不易成事。遂遣使往說之。各游勇皆允諾。遂于三十三年十月,由游勇為先鋒,乘夜襲擊鎮南關右輔山之第三炮臺。奮臂一呼,聲震山谷,守兵不知所措,棄炮臺而走。游勇隨后追擊,抵第二炮臺。守兵以事出倉卒,不敢抵御。亦從之而遁,遂抵第一炮臺。守兵以不知其故,見來勢甚猛,亦棄之而走。于是鎮南關之三炮臺,皆樹革命軍旗幟矣。清政府聞之,令龍濟光統率官軍,力圖克復。濟光即督師至臺下,以炮攻擊炮臺,革命軍亦以臺上巨炮還擊之。孫文與黃興各執快槍,率領同志,躬冒矢石,奮勇猛戰。官軍力不支,全隊潰走。革命軍既獲勝,思布置內外,以堅守御。乃檢查軍庫,藥彈之存者無幾。始悟官軍平日大率侵吞軍費,以飽私囊者也。但藥彈既馨,雖有天險亦不足恃。孫文乃與諸將士決議,渭與其守此待斃,寧棄關而散,再圖后舉,遂走。而粵督張人駿得以龍濟光等于七日內光復炮臺之舉,聞于清政府矣。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