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和局之將決裂也,兩國尚未宣戰。及日兵突出海軍于豐島,又攻陸軍于牙山,于是清政府大怒,布告開戰之理由。命左貴寶、衛汝貴、聶士成等急趨平壤,以援牙山之敗軍。日兵突至,卒陷平壤,左貴寶戰歿,余軍乃退出朝鮮境。已而海軍艦隊與日本艦隊戰于黃海,復為所敗,失軍艦數艘,鄧世昌、林永升死焉。日兵又渡鴨綠江,進犯奉天省。督師諸將吳大澄、宋慶等,連戰皆北,名城迭失。自二十年九月至次年二月,五閱月間,戰無一利。旅順、大連灣、牛莊諸要口,岫巖、蓋平、析木、海城、金州諸要地,均遭蹂躪。日兵更渡海入山東半島,由榮城灣登陸,陷文登,迫威海衛之后,奪炮臺以攻劉公島敗殘之艦隊。海軍提督丁汝昌知不能免,仰藥死。敗殘軍艦等悉為日本所得。日兵既全握海權,乃分艦隊南取澎湖島,進窺臺灣。清政府大懼,以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伊藤博文等會議于馬關。凡七次,始定和約十一款。其最要者:一、認朝鮮為完然無缺之獨立自主。一、割奉天省南部及臺灣、澎湖列島與日本。一、償日本軍費二萬萬兩。一、開蘇州、杭州、沙市、重慶為商口,日本臣民得往來僑寓。約成未一月,俄以日領遼東之不利于己也,與德、法合縱,迫令日本退還遼東。日怯,從其議。于是清政府予銀三千萬萬兩,以為贖地費。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