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庫 > 古典文學 > 史書傳記 > 明史紀事本末(書號:1050)
明史紀事本末  文/谷應泰

第一十九章    第十四卷 開國規模(3)

  九月庚戌,詔禁對偶文辭,命翰林院儒臣擇唐、宋名儒箋表可為法者。群臣以柳宗元《代柳公綽謝表》及韓愈《賀雨表》進,令中書省頒為式。

  冬十月壬辰,令考究前代糾劾內官法。

  十二月,令郡縣止存大寺觀一,僧道并居焉。禁女子四十下者為尼。

  七年春正月庚午,令六部官毋得輕調,有年勞者就本部升用。諭吏部曰:“古稱任官惟賢才。凡郡縣得一賢守令,如潁川有黃霸,中牟有魯恭,何憂不治。今北方郡縣,有民稀事簡者,而設官與繁劇同,其量減之!”

  八年春正月甲子,詔天下郡縣訪窮民無依者,給衣食屋舍。

  丁亥,詔天下閭里皆立社學,延師儒教子弟,有司以時程督。

  上以北方喪亂之后,命御史臺選國子生往各郡分教,諭曰:“致治在于善俗,善俗在于教化。教化行,雖閭閻可使為君子,教化廢雖中材或墜于小人。”給廩食衣服而遣之。

  山陽民,父得罪當杖,子請代。上曰:“朕為孝子屈法。”特釋之。

  十二月,陜州人獻天書,斬之。

  九年夏六月,詔改中書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

  秋九月,中書省奏福建參政魏鑒、瞿莊笞死奸吏。上曰:“君之馭臣以禮,臣之馭吏以法。吏詐則政蠹,政蠹則民病。朕嘗令吏卒違法,繩之以死。有司多不法,為下所持,任其縱橫,莫敢誰何。今兩參政能寘奸吏于極刑,所謂惟仁人能惡人也。”特賜璽書勞之。

  閏九月庚寅,欽天監奏:“五星紊度,日月相刑。”下詔求言。山西平遙訓導葉居升聞詔,謂人曰:“今天下有三事,其二事易見而患小,其一事難知而患大。此三者積于吾心久矣。雖不求,吾猶將言之,況有明詔乎!”乃上言曰:“臣觀當今之事,大過者有三:曰分封太侈也,曰用刑太繁也,曰求治太速也。臣觀歷代開國之君,未有不以尚德緩刑而結民心,亦未有不以專事刑罰而失民心。國祚長短,悉由于此。三代、秦、漢、隋、唐享國之數,具在方冊,昭然可觀也。今議者曰:‘宋、元中葉之后,紀綱不振,專事姑息,以致亡滅。陛下所以痛懲其弊,而矯枉之者也。’姑以當今刑法言之,笞、杖、徒、流、死,今之五刑也。用此五刑,既無假貸,一出乎大公至正可也。而用刑之際,多出圣衷,致使治獄之吏務求深刻,以趨求上意。深刻者多獲功,平允者多獲罪,或至以贓罪多寡為殿最。欲求取獄之平允,豈易得哉!近者特旨:雜犯死罪,免死充軍,其余以次仿流徒律。又刪定舊諸律條減宥有差。此漸見寬宥全活者眾,而主上好生之仁,已藹然布乎宇內矣。然法司之治獄,猶循舊弊,雖有寬宥之名,而無寬宥之實。所謂實者,在主上不在臣下也。故必有罪疑惟輕之意,而后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必有王三宥然后刑之政,而后有囹圄空虛之效。唐太宗曰:‘鬻棺之家,欲歲之疫。非欲害于人,欲利于棺售故耳。’今法司核理一獄,必求深以成其考,今作何法使得平允?古之為士者,以登仕版為榮,以罷職不敘為辱。今之為士者,以混跡無聞為福,以受玷不錄為幸,以屯田工役為必獲之罪,以鞭笞捶楚為尋常之辱。其始也,朝廷取天下之士,網羅捃摭,務無遺逸,有司催迫上道,如捕重囚。比至京師,而除官多以貌選,故所學或非其所聞,而其所用或非其所學。洎乎居官,言動一跌于法,茍免誅戮,則必屯田、工役之科。所謂‘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率是為常,少不顧惜。然此亦豈人主樂為之事哉?欲人之懼而不敢犯也。竊見數年以來,誅殺亦可謂不細矣,而犯者日月相踵。豈下人之不懼哉?良由激濁揚清之不明,善惡賢愚之無別。議能之法既廢,以致人不自厲,而為善者怠。若是,非用刑之煩者乎?漢之世,嘗徙大族于山林矣,未聞實之以罪人也。今鳳陽皇陵所在,龍興之地,而率以罪人居之。以怨嗟愁苦之聲,充斥園邑,朝廷非所以恭承宗廟意也。賊人偽四大王突竄山谷,如狐如鼠,無窟可追,而乃勞重兵以討之。彼即驚駭潰散,兼之深山大壑,人跡不能追蹤之地,捕之數年,既無其方,乃歸咎于新附戶籍之細民而遷徙之。騷動四千里之地,雞犬不得寧息。況新附之民,日前兵難,流于他所,朝廷許之復業而來歸者;今乃就附籍者,取其數而盡遷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夫有戶口而后田野辟,田野辟而后賦稅增。臣恐自茲之后,北郡戶口,不復得增矣。凡此皆臣所謂太過,而足以召災異者也。

  “臣愿自今朝廷宜錄大體,赦小過,明詔天下,備舉八議之法,嚴深刻之吏,斷獄平允者則超遷之,苛刻聚斂者則罷黜之,兆民自安,天變自消矣。昔者,周自文、武至于成、康,而后教化大行。漢自高帝至于文、景,而后號稱富庶。文王、武王、高帝之才,非不能使教化行,以致富庶也,蓋天下之治亂,氣化之轉移,人心之趨向,皆非一朝一夕之故。臣謂天下趨于治也,猶堅冰之將泮也。冰之堅,非太陽一日之光能消之也。陽氣發生,土脈微動,然后能使之融釋。圣人之治天下,亦猶是也。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風俗。正風俗之道,莫先于使守令知所務。使守令知所務,莫先于使風憲知所重。使風憲知所重,莫先于朝廷知所尚。則必以簿書、期會、獄訟、錢谷之不報為可恕,而流俗失世敗壞為不可不問,而后正風俗之道得矣。今之守令,以戶口、錢糧、簿書、獄訟為急務,至于農桑、學校,王政之本,乃視為虛文,而置之不問。以農桑言之,方春,州縣下一文帖,里甲申文狀而已。守令未嘗親點視種蒔次第旱澇預備之具也。以學校言之,廩膳生員,國家資之以取人才之地也。守令亦鮮有禮讓之實,作其成器者。朝廷首重社學,守令徒具文案,備照刷而已。及憲司分部按臨,亦但循習故常,未常差一人巡行點視。興廢之實,上下視為虛文如此,小民不知孝弟忠信為何物,此守令未知所務之失也。風紀之司,所以代朝廷倡導風化,條舉綱目,至于聽訟讞獄,其一事耳。今專以訟獄為要務,以獲贓多者為稱職,以事績少者為阘茸。一有不稱,雖有忠臣、孝子、義夫、節婦,視為虛文末節,而不暇舉。此風憲未知所重之失也。守令親民之官,風憲親臨守令之官,未知所務如此,所以求善治而卒未能也。《王制》論鄉秀士升于司徒,司徒升于太學,太學正升諸司馬,司馬辨論官材,論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其考之詳如此。今使天下郡縣生員升于太學,或未數月,遽選入官者,間亦有之。世間奇才,罕有如顏回、耿弇、鄧禹者,固未可拘于常法。開國以來,選舉秀才不為不多,選任名位不為不重。自今數之,賢者能有幾人乎?凡此皆臣所謂求治太速之過也。”

  書奏,逮問,瘐死獄中。

  冬十月,上與侍臣論女寵、寺人、外戚、權臣、藩鎮、四裔之禍,曰:“木必蠹而后風入之,體必虛而后病乘之。國家之事,亦由是矣。漢亡于外戚、閹寺,唐亡于藩鎮、戎狄。然制之有道,貴賤有體,恩不掩義,女寵之禍何自而生!不牽私愛,茍犯政典,裁以至公,外戚之禍何由而作!閹寺職在使令,不假兵柄,則無寺人之禍。上下相維,大小相制,防壅蔽,謹威福,則無權臣之患。藩鎮之設,本以衛民。財歸有司,兵待符調,豈有跋扈之憂!至于御四裔,則修武備,謹邊防,來則御之,去不窮追,豈有侵暴之虞!凡此數事,常欲著書,使后世子孫以時觀省,亦社稷無窮之利也。”

  十二月,諭中書省臣:“凡職官聽選者,早與銓注,勿使資用乏絕,仍令有司給舟車送之。”

  十年春正月,工部承差張致中上言三事:其一,慎擇監察御史;二,京師各府州縣設常平倉以時斂散;三,北方開墾曠土,令農民自實畝數,以定稅糧,守令不得責里甲虛增額數。擢為宛平知縣。

  二月,免仕者傜役,著為令。

  夏五月,有內侍以久侍內庭,從容言及政事,上即日斥遣還鄉,命終身不齒。諭群臣曰:“閹寺之人,在左右久,其小忠小信,足以固結君心。及其久也,假威竊權,勢遂至于不可抑。朕立法,寺人不許預政事,今決去之,所以懲將來也。”

  六月,詔天下臣民言事,得實封直達御前。秋八月庚戌,改建圜丘于南郊。先是,郊祀一如《周禮》,行之既久,風雨不時,災異迭見。上謂“天地猶父母,父母異處,人情有所未安”。乃命即圜丘舊址為壇,而以屋覆之,名大祀殿。癸丑,改建社稷壇于午門之右,共為一壇。

  十一月丁亥冬至,合祀天地奉天殿。是年,免河南、山西、廣東、湖廣田租。

  十一年春三月,禁奏事關白中書省。十二年春三月,上退朝御便殿,召儒臣論治道。以國子學官李思迪、馬懿獨無言,謫之。

  十三年春正月,詔罷中書省,升六部官秩,如古六卿之制。

  三月,命戶部減蘇、松、嘉、湖四府重稅糧額。初,王師圍姑蘇,久不下,上怒其民附寇,且困于富室,而更為死守,因取諸豪族租簿佃歷付有司,俾如其數為額,蓋以懲一時也。至是,乃命減其額,舊一畝科七斗五升至四斗五升者,減十之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者,止征三斗。

  五月,詔免天下今年田租,還山西軍二萬四千人為民。

  十四年春三月,上以北方自喪亂后,經籍殘缺,命頒《五經》、《四書》于北方學校。

  秋七月,舉孝弟力田、賢良方正、文學之士。以何德忠、金思存等為參政、參議諸官。

  十五年夏四月辛巳,廉州府巡檢王德亨上言取西戎水銀坑,斥之。廣平府吏王允道言磁州臨水鎮地產鐵,請如元時置鐵冶都提舉司轄之,歲可收鐵百余萬斤。上命杖之,流海外。五月,遣使求經明行修之士。廣東儒士上治平策數千言,上以其不及用賢,責之。以秀才曾泰為戶部尚書。泰,江夏人,有學行,故不次擢用。上一日錄囚畢,命御史袁凱送東宮覆審,遞減之。凱還復命。上問:“朕與東宮孰是?”凱頓首曰:“陛下法之正,東宮心之慈。”上大喜,悉從之。

  秋九月,晉府長史桂彥良上太平治要十二事:曰法天道、廣地理、順人心、養圣德、培國脈、開經筵、精選舉、審刑罰、敦教化、馭四裔、搜才俊、廣咨訪。上嘉納之。

  十六年夏四月,刑部尚書開濟議法巧密。上曰:“竭澤而漁,害及鯤鮞;焚林而田,禍及麛鷇。巧密之法,百姓何堪!非朕所望也。”濟強敏綜核,善深文,莫能自脫。嘗鬻獄,借死囚脫代。獄吏發之,棰獄吏死。冬十月,下濟獄,伏誅。

  十七年春三月戊戌,頒行科舉成式。凡三年大比,鄉試試三場。

  八月初九日,試《四書》義三,經義四。《四書》義主朱子《集注》。經義:《詩》主朱子《集傳》,《易》主程、朱《傳義》,《書》主蔡氏《傳》及古《注疏》,《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張洽《傳》,《禮記》主古《注疏》。十二日試論一,判語五,詔誥章表內科一。十五日,試經史策五。禮部會試以二月,與鄉試同。其舉人則國子學生、府州縣學生,暨儒士未仕、官之未入流者應之。其學校訓導專主生徒,罷閑官吏、倡優之家與居父母喪者,俱不許入試。

  秋七月丁酉,敕內官毋預外事。凡諸司毋與內監文移往來。冬十月丁亥,以秀才宋矩等十七人為監察御史。

  十八年春正月,上諭戶部:“農桑衣食之本,足食在于禁末作,足衣在于禁華靡。申明天下,四民各守其業,不許游食庶民衣錦繡。”

  十九年春三月,上諭戶部:“國家賦稅已有定制,撙節用度,自有余饒。輕傜抑末,使得盡力農桑,自然家給人足,毋事聚斂傷國體。”

  秋七月,詔舉經明行修、練達時務之士,年七十以上者,送京師。

  八月,上與侍臣論宋太宗改封樁庫為內藏庫,上曰:“人君以四海為家,何有公私之別。太宗,宋之賢君,亦復如是。他如漢靈帝西苑,唐德宗瓊林、大盈庫,不必深責。宋自干德、開寶以來,有司計度支所缺者,必籍其數,貸于內藏,課賦有余則償之。是猶為商賈者,自與其家較量出入。內藏既盈,乃以牙簽別其名物,參驗帳籍。晚年出簽示真宗曰:‘善保此足矣。’貽謀如此,何足為訓!《書》曰:‘慎厥終,惟其始。’太宗首開財利之端,及其后世,困于兵革,三司財用耗竭,內藏積而不發。間有發緡錢幾十萬佐軍需者,便以為能行其所難,皆由太宗不能善始故也。”

  二十年春正月,上聞錦衣衛多以非法訊鞫罪囚,命取其刑具悉焚之,所系囚仍送刑部審理。

  閏六月,申養老之政于天下。

  秋七月,有司請立武學,祀太公,上曰:“文武非二涂也。太公從祀帝王廟,罷其舊祀。”

  二十一年夏四月,庶吉士解縉上言:“陛下取天下于群盜,救生民于涂炭,此帝王之功也。絕女寵寺人之患,亡聲色游畋之娛,此帝王之略也。乃國初至今二十載,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陛下嘗云:‘世不絕賢。’又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陛下好善而善不顯,惡惡而惡日滋,良由誠信有間而用刑太繁也。嘗聞陛下震怒誅鋤奸逆矣,未聞詔書褒一大善,賞延于世者也。或朝賞而暮戮,或忽罪而忽赦,陛下每多自悔之時,輒有無及之嘆。陛下又好觀《道德》、《心經》、《說苑》、《韻府》諸書。臣竊謂劉向學不純師,陰氏《韻府》,寒士叢說。臣愿陛下聚儒生,上溯唐、虞、夏、商、周紀之奧,下及關、閩、濂、洛之傳,令臣執筆而隨其后。若夫配天宜復掃地之規,尊祖宜備七廟之制。太常非俗樂可肄,官伎非人道所為。痛懲法外之刑,永革京城之役。婦女帷簿不修,方令逮系;大臣過惡當誅,且勿加戮。仿古藍田呂氏,今義門鄭氏家范,布之天下,率先以旌勸之。行授田均田之制,舉常平義倉之法。古時書院學田,興復而廣益之。此化原所由始也。至律以人倫為重,而有給配婦女之條,則又何取乎義夫節婦哉!夫粢盛之潔,衣服之舉,儀文之備,此畏天之末也。簿書之期,獄訟之斷,鉤距之巧,此治民之末也。”

  上手持其疏,稱縉奇才。然以其言頗迂,不及行。

  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上與翰林學士劉三吾論治民之道。三吾言:“南北風俗不同,有可以德化,有當以威制。”上曰:“地有南北,民無二心。德以化君子,威以制小人,不因乎地也。”

  二十三年春正月,削潮州生員陳質軍籍。質父戍大寧,已死,有司取質補伍。質上書請卒業,上曰:“國家得一卒易,得一才難,朕豈少一持戰之士乎!”許之,除其伍。

  二十五年秋七月,岢嵐州學正吳從權、山陰教諭張恒給由至京師,上問民間疾苦,皆對曰:“不知也,而非職事。”上曰:“宋儒胡瑗為蘇、湖教授,其教諸生皆兼時務。圣賢之道,所以濟世也。民情不知,則所教何事?其竄之極邊。”命刑部榜諭天下學校。

  九月,詔求通曉歷數推往知來者,爵封侯。山東監生周敬上疏諫,略曰:“國祚修短,在德厚薄,非歷數可定。陛下但當修德,則國祚自萬世。陛下連年征伐,臣民皆以為恥不得國寶。臣聞國寶出自楚平王,秦始皇名之曰御璽。《易》曰:‘圣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是知仁乃人君之寶,玉璽非寶也。方今力役繁興,戶口雖多,民勞者眾。賦斂過厚,倉廩雖實,民貧者多。教化博矣,而民不悅。法度嚴矣,而民不服。汲黯言于漢武帝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三代之治乎?’方今國則愿富,兵則愿強,城池則愿高深,宮室則愿壯麗,土地則愿廣,人民則愿眾,于是多取軍士,廣積稅糧,征伐之功無虛日,土木之工無已時,如之何其可治也。洪武十二年欽錄天下官吏,十三年大殺京民,不分臧否,豈無善人君子偶入詿誤之中?方今水旱連年,未臻大稔,未必非殺戮無辜,感傷和氣之所致也。”

  疏奏,上頗納其言,北征之議稍息。

  二十六年夏四月,詔戶部諭天下有司,凡遇歲饑,先發倉廩貸民,然后奏聞。著為令。

  秋七月戊申,選秀才張宗浚等,隨詹事府左春坊官分班直文華殿。侍講畢,進說民間利害,田里稼穡等事,兼陳古今孝弟忠信、文學才藝諸故事,日以為常。尋以東宮官屬闕,征浦江鄭、王二姓子弟三十以上者選用。

  九月甲子,以鄭濟為左春坊左庶子,王勛為右春坊右庶子。未幾,擢鄭沂為禮部尚書。

  冬十一月,天下學官入覲,上親詢以民間政事得失。泰州訓導門克新敷對亮直,紹興府教授王俊華文辭工贍。上擢克新為左贊善,俊華為右贊善,謂之曰:“朕所以左克新而右俊華者,重直言故也。”

  二十七年夏四月庚戌,上謂工部曰:“人之常情,飽則忘饑,暖則忘寒。一旦卒遇兇荒,則茫然無措。比年以來,時歲頗豐,然預防之計,不可不早。爾工部其諭民間,但有隙地,皆令種植桑棗,授以種植法。又益種綿花,蠲其稅。歲終具數以聞。”

  秋九月庚申,《寰宇通衢書》成。方隅之目有八,東距遼東都司,東北至三萬衛,西極四川松潘衛,西南距云南金齒,南踰廣東崖州,東南至福建漳州府,北暨太平、大寧衛,西北至陜西、甘肅。縱一萬九百里,橫一萬一千五百里。四裔不與焉。

  二十八年夏八月己丑,諭群臣禁黥、刺、腓、劓、閹割之刑。秋七月,有道士獻書,上曰:“朕將躋天下生民于壽域,豈獨一己之長生久視哉!”命卻之。

  二十九年春三月壬申,詔:“文廟從祀,罷揚雄,進董仲舒。”從行人司副楊砥言也。

  三十年夏五月甲寅,《大明律誥》成,刊布中外。上御午門,諭群臣以祥刑之意。諭侍讀張信、侍講戴彝以論思為職,“凡國家政治得失,生民利病,當知無不言。昔唐陸贄、崔群、李絳在翰林,皆能正言讜論,補益世道。當以古人自期,毋負擢用之意”。

  九月辛亥,命戶部令天下人民,每鄉里各置木鐸,選年老者,每月六次,持鐸徇于道路。又令民每時置一鼓,凡遇農桑時月,晨起擊鼓會田所。怠惰者,里老督責之。里老不勸督者罰。遇婚姻死喪吉兇等事,一里之內,互相赒給。

  十一月,上御奉天殿,見散騎舍人衣極鮮麗,上問:“制用幾何?”對曰:“五百貫。”上曰:“五百貫,農夫數口之家一歲之資也,而爾費之一衣。驕奢若此,豈不暴殄!”命切戒之。

  三十一年春正月,上以山東、河南民多惰于農事,命戶部遣人材分詣各郡縣,督民耕種,具籍所種田地與收谷粟之數以聞。

  谷應泰曰:

  太祖以淮西布衣,仗劍討亂,十五年之間,遂成帝業,開明堂,禮上帝,功云烈矣。然而身在行間,手不輟書,禮致儒臣,深思治道。慨自宋葉凌遲,生民無主。西京禮樂,失自周遷;晉代風流,亡于江左;繼之元人失馭,濁亂乖離。自古禍亂浸淫,圣學放廢,未有若是之酷者也。非帝神靈崛起,智勇挺興,亦烏能克勘禍亂,率由舊章,撥亂反正,若斯之速者乎!

  觀其懲宦寺之失而禁內官預政,懲女寵之禍而戒母后臨朝,懲外戚之亂而令不封后家,懲藩鎮之變而制武臣不預兵食,禍本亂階,防維略盡。至于著律令,定典禮,置百官,立宗廟,設軍衛,建學校,無不損益質文,斟酌美備。遍考百王之跡,深明治亂之故,振墜緒于秦灰,永貽謀于周歷。夫沛公老死行間,漢治盡仍秦弊;光武同符高祖,三公僅參吏治;唐美貞觀,內多慚德;宋推藝祖,外寡經營;求其網羅前哲,范圍后王,概乎未之逮也。觀其官制、典禮,律令、寶訓,女誡、臥碑,木鐸、《祖訓》,大言炎炎,至文郁郁,義監二代,法備三千,共貫同條,金聲玉振。所以吳札初來,必觀周禮;武王下車,不改商舊。蓋集大成者難為毀,繼至善者難為功。龍門作史,不能成謗帝之書;陸機悲吳,猶能著《辨亡》之論。以視秦中父老,夸美三章;宋室子孫,侈功杯酒,方斯盛軌,風云陋矣。

  而或者謂其誅戮韓、彭,廣封宗室;猜疑豪杰,遷徙富民;直言瘐死獄中,詩過謫戍荒徼;賈誼流涕于劍盤,絳侯摧心于牘背。所以七國之釁,實啟養癰;黃巾之禍,不無食報;河北降城,竟無男子;青城仗節,獨有侍郎;或亦作法之涼,遂有天道之還乎?蓋汴都城陷,盡殲諸王,元季群雄,率起大盜,因而懲噎,不無吹羹。帝性沈鷙,果于屠殺,微類漢高,遜美唐、宋,或以此耳。雖然,隋文不永,謂以急亡,晉武短祚,又以寬敗,矯枉之不妨過正,或亦英雄之善識時務也。《詩》云:“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型。”觀其開國,規模弘遠矣。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滬)字59號  滬ICP備140022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012號

久久精品亚洲福利|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高潮一级毛片免费| 久久妇女高潮几次MBA|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 97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欧洲性大片xxxxx久久久|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欧美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9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亚洲国产成人乱码精品女人久久久不卡 | 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观看软件| 99久久www免费人成精品|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a黑|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思思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综合|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 91久久精品国产成人久久|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精华液|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无码av激情不卡久久 | 色综合久久无码五十路人妻| 午夜久久久久久禁播电影|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7|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