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幸北京,放元宮人。
命學士詹同等十人分行十道,旁求隱逸之士。有司奏造乘輿服御諸物應用金者,特命以銅為之。有司言費小不足惜,上曰:“朕富有四海,豈吝于此。然所謂儉約者,非身先之,何以率下。且奢侈之原,未有不由小至大者也。”冬十月甲午,司天監進元所置水晶刻漏,備極機巧。中設二木偶人,能按時自擊鉦鼓。上覽之,謂侍臣曰:“廢萬機之務,用心于此,所謂作無益害有益也。”命左右碎之。
十一月辛丑,建大本堂,命取古今圖籍充其中,延儒臣教授太子、諸王,以起居注魏觀侍太子說書。上問太子:“近儒臣講說經史何事?”對曰:“昨講《漢書》七國叛漢事。”遂問:“此曲直孰在?”對曰:“曲在七國?!鄙显唬骸按酥v官偏說耳。景帝為太子時,常投博局殺吳王世子。及為帝,又聽晁錯之說,黜削諸侯。七國之變,實由于此。若為諸子講此,則當言藩王必上尊天子,下撫百姓,為國家藩輔,以無撓天下公法。如此,則為太子者知敦睦九族,隆親親之恩,為諸子者知夾輔王室,盡君臣之義。”
甲辰,以孔希學襲封衍圣公,孔希大為曲阜知縣,皆世襲。立孔、顏、孟三氏教授,司尼山、洙泗二書院。命博士孔克仁等授諸子經,功臣子弟亦令入學。
十二月己巳,上退朝還宮,太子、諸王侍。上指宮中隙地謂之曰:“此非不可起亭臺館榭,為游觀之所,誠不忍重傷民力耳。昔商紂瓊宮瑤室,天下怨之。漢文帝欲作露臺,惜百金之費,當時國富民安。爾等常存儆戒。”
辛未,詔中書省令禮官定官民喪服之制。時人民仍元俗,喪葬作樂娛尸,御史高原侃奏禁之。
二年春正月庚子,上御奉天門,召元舊臣,問其政事得失。馬翼對曰:“元有天下,寬以得之,亦寬以失之?!鄙显唬骸耙詫挼弥?,則聞之矣;以寬失之,未之聞也。夫步急則躓,弦急則絕,民急則亂。居上之道,正當用寬。元季君臣,耽于逸樂,循至淪亡,其失在縱弛,非寬也。大抵圣王之道,寬而有制,不以廢棄為寬;簡而有節,不以慢易為簡;施之適中,則無弊矣。”
免中原田租,詔曰:“朕本淮右布衣,因天下亂,率眾渡江,十有四年。命將北征,兵渡大河。齊、魯之民,歡然饋迎。近平燕都,下晉、冀,民久被兵,困征斂。其北平、山東、山西,免今年稅糧。河南諸郡,西抵潼關,北界大河,南至唐、鄧、光、息,亦行蠲免。秦、隴新附之民,俱如一體,以稱朕意?!?/p>
免江南田租,詔曰:“朕渡江之始,駐兵太平,繼克鎮江,下宣城,西征北伐,罔不底定。朕念創業之初,諸郡供億繁重,嘗深憫之。今天下十定其九,太平、應天、鎮江免糧稅一年,寧國、廣德、無為、滁、和亦如之?!?/p>
二月丙寅,詔修《元史》。上謂廷臣曰:“近克元都,得元十三朝實錄。元雖亡,史所以勸懲,不可廢?!蹦嗽t左丞相李善長、前起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祎總裁,征山林遺逸之士汪克寬等十六人同纂修,取元《經世大典》諸書資參考。又遣儒士歐陽佑等往北平,采訪元統、至正事跡。
壬午,上躬耕籍田于南郊。既又命皇后率內外命婦蠶于北郊,以為祭祀衣服。
三月戊申,上與詹同論文章,上曰:“古人為文章,以明道德,通世務。典謨之言,皆明白易知。至如諸葛孔明《出師表》,亦何嘗雕刻為文,而誠意溢出,至今誦之,使人忠義感激。近世文士,立辭雖艱深,而意實淺近,即使相如、揚雄,何裨實用。自今翰林為文,但取通道理,明世務者,無事浮藻?!?/p>
夏四月癸巳,淮安、寧國、鎮江、揚州、臺州各獻瑞麥,一莖五穗、三穗者甚眾。群臣賀,上曰:“朕為生民主,惟思修德致和,使三光平,寒暑時,為國家之瑞,不以物為瑞也。漢武帝獲一角獸,產九莖芝,好功生事,卒使海內空虛。其后神爵、甘露之侈,至山崩地震,而漢德于是乎衰。由此觀之,嘉祥無征而災異有驗,可不戒哉!”已而禮部尚書崔亮奏:“祥瑞,國家休征。按《唐六典》四瑞,有大瑞、上瑞、中瑞、下瑞。大瑞:景星、慶云、麟、鳳、龜、龍之類;上瑞:白狼、赤兔之類;中瑞:蒼鳥、朱雁之類;下瑞:岐麥、嘉禾、芝草、連理枝之類。今擬祥瑞,合大瑞者,所司表奏,余瑞驗實圖進。”上曰:“卿等所議,但及祥瑞而不及災異。不知災異乃上天示戒,所征尤重。今后四方或有災異,無論大小,皆令所司實時飛奏。”
上與侍臣論待大臣之體。劉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盤水加劍,密室自裁,未嘗鄙辱之?!闭餐蛉 洞蟠鞫Y》、《賈誼疏》以進。六月丁卯,諭國子學官教養人才,國子生習騎射。
秋八月己巳,命吏部定內侍諸司官制。上曰:“朕觀《周禮》,閹寺未及百人。后世至踰數千,卒為大患。今雖未能復古,亦當為防微之計。古時此輩所治,止于酒漿酰醢,司服守祧。今朕亦不過以備使令,可斟酌其宜,毋令過多。”又顧侍臣曰:“求善良于中涓,百無一二。用為耳目,即耳目蔽;用為腹心,即腹心病。馭之之道,但當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則驕恣,畏法則檢束?!?/p>
監察御史睢稼請命府州縣長吏月朔會民讀法。詔儒臣纂修《禮書》。
九月,上詔問群臣建都之地?;蜓躁P中天府之國,或言洛陽天地之中,汴梁亦宋舊京,或言北平宮室完備。上以平定之初,民未休息,供給力役,悉資江南。建業長江天塹,足以立國。臨濠前江后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漕,詔以為中都。
冬十月辛巳,詔天下郡縣皆立學。上諭中書省臣曰:“學校之設,名存實亡。兵革以來,人習戰斗。朕謂治國之要,教化為先。教化之道,學校為本。今京師雖有大學,而天下學校未興,宜令郡縣皆立學?!庇谑窃t府設教授一、訓導四、生員四十人。州設學正一、訓導三、生員三十人??h設教諭一、訓導二、生員二十人。學者專治一經,以禮、樂、射、御、書、數設科分教。務求實才,頑不率者黜之。
三年春二月壬戌,上行后苑,見鵲巢卵翼之勞,喟然而嘆,令群臣親老者,許歸養。召浙西、蘇州富民至京師,面諭:“毋凌弱,毋貪貧,毋虐小,毋飲老。孝敬父母,和睦親族,周恤貧乏?!备髻n酒食而遣之。戊子,詔天下有司推訪賢才。
三月庚寅,免應天、徽州等十三府州,河南、山東、北平稅糧。
丁酉,鄭州知州蘇琦上言三事:“一、關輔、平涼、北平、遼右余孽未平,調兵轉粟,事難卒辦。請議屯田積粟,以示久長。一、選重臣才兼文武,練達邊務者,分鎮要害,懷之以德。其沙漠非要害處,當毀其城郭,徙人民于內地。一、墾田以實中原。自辛卯河南兵起,天下騷然。十年之間,耕桑之地變為草莽。宜責之守令,召誘流徙未入籍之民,官給牛種,及時耕耨。其守令能增戶開田,從巡歷御史按察司申舉?!睍?,命中書省實行之。
夏四月,以危素為翰林侍讀學士,已,謫素居和州。素居弘文館,一日,上御東閣,聞履聲橐橐,上問為誰,對曰:“老臣危素。”上曰:“是爾耶!朕將謂文天祥耳?!彼鼗虘诸D首。上曰:“素元朝老臣,何不赴和州看守余闕廟去!”遂有是謫。素踰年卒。
夏五月甲午,置司農司。上以中原兵興以來,田多荒蕪,命省臣議計民授田,設官以領之。于是設司,開治所于河南。
乙未,嚴宮閫之政,著為令,俾世守之。上以元末宮嬪女謁,私通外臣,或番僧入宮,攝持受戒,而大臣命婦亦往來禁掖,淫瀆褻亂。遂深戒前代之失,著為典:皇后止得治宮中嬪婦事,宮門之外,不得與焉。宮費奏自尚宮,內使監覆之,始支部。違者死,私書出外者罪如之。宮人疾,言其狀,征藥。群臣命婦,節慶朔望朝見中宮,無故不得入。人君無見外命婦禮。天子親王后妃宮嬪,慎選良家子女,進者勿受。
己亥,詔設科取士,定科舉格。初場,各經義一道,《四書》義一道。二場,論一道,詔、誥、表、箋內科一道。三場,策一道。中式者,后十日以騎、射、書、策、律五事試之。詔曰:“成周之際,取才于貢士,賢者在職,民有士君子之行。漢、唐、宋科舉,但貴詞章,不求德藝。前元設科取士,權家勢要,結納奔競,賢者恥與并進,甘隱山林。自今八月為始,特設科舉,務在經明行修,博古通今。其中選者,朕將親策于廷,觀其學識,第其高下而任之。非由科舉者,毋得為官。許高麗、安南、占城諸國,以鄉貢赴試于京師。”
丁未,詔行大射禮。令太學生及天下郡縣學生員皆習射。
辛亥,詔定服色。禮部奏:“夏尚黑,殷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漢尚赤,唐服飾尚黃,旗幟尚赤。國家取法周、漢、唐、宋以為治,尚赤為宜?!鄙蠌闹?。
六月癸亥,詔岳鎮海瀆,并去前代所封名號,以山水本名稱其神,禁淫祠。免蘇州逋糧。詔蘇、松、嘉、湖、杭五郡,民無田產者往臨濠耕種,以所種田為世業,官給牛種,舟糧資遣,三年不征稅。時徙者四千余戶。
秋九月,《大明集禮》書成,詔刊行之。其書以吉、兇、軍、賓、嘉、冠服、車輅、儀仗、鹵簿、字學、樂為綱。所該之目,吉禮十四:曰祀天,曰祀地,曰宗廟,曰社稷,曰朝日,曰夕月,曰先農,曰太歲,風、雷、云、雨師,曰岳鎮海瀆,天下山川,城隍,曰旗纛,曰馬祖、先牧、社馬步,曰祭厲,曰祀典神祇,曰三皇、孔子。嘉禮五:曰朝會,曰冊拜,曰禮冠,曰婚,曰鄉飲酒禮。賓禮二、曰朝貢,曰遣使。軍禮三:曰親征,曰遣將,曰大射。兇禮二:曰吊賻,曰喪儀。又冠服、車輅、儀仗、鹵簿、字學各一。樂三:曰鐘律,曰雅樂。曰俗樂。凡升降儀節、制度名數皆備具,通五十卷。
冬十月丙辰,御史袁凱言保全功臣之道,從之。敕省臺延聘儒士于午門,與諸將說書。
四年春二月,免太平、鎮江、寧國田租。命工部遣官往廣東買耕牛,給中原屯種之民。
三月,策試進士于奉天殿,始令進士釋褐,行釋菜禮。遣使祭歷代帝王陵寢,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陳州祀伏羲、殷高宗,孟津祀漢光武,洛陽祀漢明帝、章帝,鄭州祀周世宗,鞏縣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在山西者一:榮河祀商湯。在山東者二:東平祀唐堯,曲阜祀少昊。在北平者三:內黃祀殷中宗,滑縣祀顓頊、高辛。在湖廣者二:酃縣祀神農,寧遠祀虞舜。在浙江者二:會稽祀夏禹、宋孝宗。在陜西者十五:中部祀黃帝,咸陽祀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宣王、漢高帝、文帝、景帝,興平祀漢武帝,長安祀漢宣帝,三原祀唐高祖,醴泉祀唐太宗,蒲城祀唐憲宗,涇陽祀唐宣宗。
閏三月,命吏部定內監等官品秩,自監正令五品以下,至從七品有差。上謂侍臣曰:“古之宦堅,不過司晨昏、供使令而己。自漢鄧太后以女主稱制,不接公卿,乃以閽人為常侍、小黃門通命。自此以來,權傾人主。吾防之極嚴,犯法者必斥去之,履霜堅冰之意也。”
夏五月,免江西、浙江田租。六月戊申,吏部尚書詹同、禮部尚書陶凱作《宴享九奏樂章》:曰《本太初》,曰《仰大明》,曰《民初生》,曰《品物亨》,曰《御六龍》,曰《泰階平》,曰《君德成》,曰《圣道成》,曰《樂清寧》。上以協律善之,悉屏俗樂。
秋八月,免淮揚、臨濠、泰、滁、無為田租。上手書問劉基曰:“近西蜀平,疆宇恢廣。元以寬失天下,朕救之以猛。然小人但喜寬,遂恣誹謗。今天鳴八載,日中黑子迭見,卿宜條悉以聞?!被涎砸詾椋骸把┧?,必有陽春。今國威已立,宜少濟以寬。”上以其書付史館?;蛴醒詺⑦\三十年未除者,基曰:“若使我當國,掃除俗弊,一二年后寬政可復也?!?/p>
五年夏六月甲辰,命工部造紅牌,鐫戒諭后妃之辭,懸于宮中。定宦官禁令。
冬十二月甲戌,敕中書,命“有司考課,必有學校農桑之績,違者降罰”。已而,莒州日照知縣馬亮考滿,無課農興學之效,而長于督運,命黜之。山西汾州考平遙主簿成樂,能恢辨商稅,上曰:“恢辨,是額外取民也。主簿職在佐理縣政,撫安百姓,豈以恢辨為能!州之考非是。”命吏部移文訊責。
命仍祀孟子。初,國子監請釋奠,命罷孟子祀。至是,上曰:“孟子辟邪說,辨異端,發明先圣之道,其復之?!?/p>
六年春正月,來朝守令陛辭,諭以慈祥豈弟,毋作偽。
甲寅,以舉人張唯、王璉等為編修,入文華堂肄業,詔太子贊善宋濂、正字桂彥良為之師。上聽政之暇,輒幸堂中,定其優劣,賜白金、弓矢、鞍馬,寵遇甚隆。
二月甲午,詔暫罷科舉,令有司察舉賢才。上諭中書省臣曰:“朕設科舉,求天下賢才以資任用。今所司多取文詞,及試用之,不能措諸行事者甚眾。朕以實心求賢,而天下以虛文應之,甚非所以稱朕意也。其暫罷天下科舉。有司察舉賢才,必以德行為本,文藝次之?!?/p>
夏四月,命吏部訪求天下賢才。修《昭鑒祖訓錄》成。初,上命陶凱等采摭漢、唐以來藩王可為觀戒者。書成,賜名《昭鑒祖訓錄》。目十三:曰箴戒,曰持守,
曰嚴祭祀,曰謹出入,曰慎國政,曰禮義,曰法律,曰內令,曰內官,曰職制,曰兵衛,曰營繕,曰供用。上親為之敘,頒賜諸王。
秋八月,上嘗從容諮正字桂彥良以治道,彥良對曰:“道在正心,心不正則好惡頗,好惡頗則賞罰差,賞罰差則太平未有期也?!笔菚r,上懲元氏以寬縱失天下,頗用重典。上謂彥良曰:“法數行而輒犯,奈何?”彥良曰:“用德則逸,用法則勞?!鄙显唬骸敖洗笕澹┣湟蝗艘病!?/p>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