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遇
高詠,字阮懷,別號遺山,宣城人;姜宸英,字西溟,慈溪人。俱以詩古文見重于時,其蹶弛不羈,性亦相似。阮懷十五省試不售,年近六旬始歲貢,入太學。昆山徐相國為大司成,奇其才,延之家塾,常謂曰:“先生弱冠蚤致盛名,余甫就傅,愿一見顏色不可得,今乃屈至門下,實慚且幸。”阮懷唯唯,絕無遜讓意。又數年,召試博學鴻儒,授翰林院檢討。未幾,以老病去官而卒。西溟長身多髯,尤工書法,相國監修《明史》,疏其名以聞,因得借秩史館,屢試京兆,乃得雋,康熙丁丑成進士。時圣駕親征葛爾丹,奏凱旋京,舉朝獻頌,諸體畢備,唯西溟文最古雅,適遇傳臚,特拔置一甲第三名,已七十有余歲矣。西溟書素以行草擅長,登第后乃喜作小楷,以三指撮管端,懸腕疾揮,分行結體,疏密合度,其紙尾圖記曰:丁丑后書。
陳文簡之遭遇
康熙己未會試,長洲宋文恪公充總裁官,海寧陳文簡相國,其女婿也,時方為孝廉,以避嫌不與試(按時回避例尚寬,翁婿舅甥,尚無確須回避之明文)。三月九日,禮部奏回避事,圣祖閱至文簡名,指詢廷臣,群臣咸以宋某系陳婦翁對,上曰:“翁婿何回避之有?可趣令入試。”時日已亭午,闈中將放飯矣,奉旨特送舉人陳元龍一名入場,然卒以避嫌屏斥。至乙丑,文簡始及第。其遭遇實在未達時也。
彭文勤試題
文勤督學浙江,所命試題,如“王二麻子”、“斬”、“絞”、“徒”、“流”、“杖”類,俱極巧妙。一日至敷文書院課士,山長以有事出院,因出四題:肆業生云“至于岐下”,請考生云“放于瑯玡”,肆業童云“館于上宮”,請考童云“處于平陸”。公謂諸生曰:“汝等知今日出題之意否?”對曰:“不知。”公曰:“橫看去,乃‘至放館處’四字也。”又試金華九學同場,將出題,教職中偶稟他事,語雜仲四先生,公問仲何人,曰:“武義歲貢,設帳郡齋者。”遂連書九題:“武王是也”、“義然后取”、“歲不我與”、“進不隱賢”、“士志于道”、“仲尼之徒”、“四時行焉”、“先行其言”、“生之者眾”,合“武義歲進士仲四先生”九字。童生初場題,分四仲:“管仲”、“虞仲”、“微仲”、“牧仲”。次場,教職中耳語云:“今日恐不能再切中四先生矣。”公即書四題:“太王”、“尊賢”、“西子”、“席也”,補足“設帳郡齋”之語。復試總題:“仲壬四年。”仲聞之,謂太守曰:“宗師前后試題,勝于為我作傳矣。”又試處州初場,府尊不到,委同知點名;次場求謁,公曰:“太尊今日才來?”對曰:“方從省下來,不獲已,故命同知來。”公曰:“來與不來,聽太尊自便。尚有童生正場,太尊來,益昭慎重。”對曰:“敢不如命。”是日七學出題,自一字至七字止:“來”、“醫來”、“遠者來;”、“送往迎來”、“厚往而薄來”、“不遠千里而來”、“而未嘗有顯者來”;經題:“七日來復”、“鳳凰來儀”、“貽我來牟”、“剡子來朝”、“禮聞來學”,以問答中多來字故也。及試童生次場,府尊奉委上省,仍委同知點名,公笑謂教職曰:“太尊今日真不獲已也。”題出:“又其次也”、“委而去之”、“同其好惡”、“知其所止”、“來者不拒”。其敏慧類如此。又聞某方伯試士命題云:“伯牛有疾”、“子路請禱”、“充虞路問”、“康子饋藥”、“瞽瞍殺人”、“右師往吊”、“門人治任”。蓋其時督學新亡,方伯攝行試事故也。
潘文恭應童子試
潘文恭公試童子日,端坐試席,風度凝重,吳縣令李逢春異之。因命對云:“范文正以天下自任。”公應聲曰:“韓昌黎為百世之師。”夫文正、昌黎,后世殊難追逐,然公口氣如此,則已安排作狀元宰相矣。
趙翼
乾隆辛巳殿試時,兆將軍惠方奏凱歸,高宗隆其遇,亦派入閱卷。兆自陳不習漢文,上諭以諸臣各有圈點,圈多者即佳也。將軍檢得趙翼卷,獨九圈,遂以進呈。先是歷科進呈卷,皆彌封,俟上親定甲乙,然后拆題。是科因御史奏改,先拆封,傳集引見。上是日閱卷逾時,見第一卷系趙翼,江南人;第二卷胡高望,浙江人,且皆中書;而第三卷王杰,則陜西人也。因特召讀卷大臣,問本朝陜西曾有狀元否,對曰:“未有。”上即以三卷互易,趙為第三人及第。傳臚之日,三人者例出班跪,而趙獨帶數珠。上升殿遙見,以問傅恒,恒以軍機中書對,且言昔汪由敦應奏文字,皆其所擬也,上心識之。其明日諭諸臣,謂趙翼文自佳,然江浙多狀元,無足異,陜西則本朝尚未有,即與一狀元,亦不為過耳。于是趙翼之名益著。
割裂題
鮑覺生先生桂星,督學河南,出題每多割裂,士子逐題作詩嘲之云:“禮賢全不在胸中,扭轉頭來只看鴻;一目如何能四顧,本來孟子說難通(顧鴻)。”“世間何物最為兇,第一傷人是大蟲;能便當先驅得去,其余慢慢設牢籠(驅虎)。”“廣大何容一物膠,滿場文字亂蓬茅;生童拍手呵呵笑,渠是魚包變草包(及其廣大草)。”“屠刀放下可齊休,只是當年但見牛;莫謂龐然成大物,看他觳觫覺生愁(見牛)。”“禮云再說亦徒然,實在須將實物先;匹帛有無何足道,算來不值幾文錢(禮云玉)。”“古來慘刻算殷商,炮烙非刑事可傷;不見周文身一丈,也教落去試油湯(十尺湯)。”“沒頭沒腳信難題,七十提封一望迷;阿伯不知何處去,剩將一子獨孤棲(七十里子)。”“秋成到處谷盈堆,又見漁人撒網回;不是池中無別物,恐防現出本身來(谷與魚)。”“紙上筌蹄亦可求,葩經專紀草春秋;一生最怪鶯求友,伐木都教影不留(獸草)。”“真成一片白茫茫,無土水于何處藏;欺侮圣人何道理,要他跌落海中央(下襲水)。”“揀取明珠玉任沉,依然一半是貪心;旁人不曉題何處,多向紅樓夢里尋(珠寶)。”“但憑本量自推摩,果是真剛肯怕磨;任你費將牛氣力,姑來一試待如何(堅乎磨)。”
李申耆應童子試
陽湖李申耆先生兆洛,少即絕特向學。初應童子試,縣令陳君以其年最稚而投卷最先,疑詰之。先生應答如流,令曰:“汝即歸,吾不招復汝矣。通場必無及汝者,招復非第一不可。汝髫年初試,即蓋一邑,非吾之所以期汝也。”遂在廳事書聯為贈曰:“他日定成名進士;乃翁真有好兒郎。”邑中傳為佳話。比應學政試,督學仁和胡文恪公既首擢,復將先生原場及復試卷刻成,九學諸生各給一本,曰:“歸家熟讀之,毋薄李生新進。老夫衡文半天下,未見有如李生者。”先生淹通天人,學專而博,當其華年英發,固宜如景卿麟鳳,蚤著輝光,而當時名卿大夫,有風教之責者,一士之身,矜寵培護至此,亦可謂難能已。
龔尚書憐才
合肥龔尚書憐才下士,嘉惠孤寒,海內文流,延致門下,每歲暮各贈炭資,至稱貸以給客。馬殿撰世俊未遇時,長安過夏,佗傺特甚,袖文質公,公讀竟嘆曰:“李嶠真才子也。”贈金八百,為延譽公卿間,明年辛丑,馬遂大魁天下。公卒,竹挽詩有云“寄聲逢掖賤,休作帝京游”者,蓋深惜之也。
謝啟祚老女出嫁行
乾隆間,粵東諸生謝啟祚,年九十八,猶入秋闈,以年例當早邀恩賜,大吏每列其名,輒力卻之,曰:“科名定分也,老手未頹,安見此生不為耆儒一吐氣?”丙午鄉試,果中式。謝戲作《老女出嫁詩》云:“行年九十八,出嫁不勝羞。照鏡花生靨,持梳雪滿頭。自知真處于,人號老風流。寄語青春女,休夸早好逑。”時同榜有十二齡童子撫君某。《鹿鳴宴紀盛》詩有“老人南極天邊見,童子春風座上來”,一時傳為佳話。明年應會試,特恩授司業銜。又三年,恭祝乾隆帝八旬萬壽,晉秩鴻臚卿。瀕行,賜詩額以寵之。又十數年卒,蓋壽近百二十歲矣。有見其朱卷履歷者,先后三娶二媵,舉十三男、十二女,孫二十九人,曾孫三十八人,元孫二人。此君非特登科,年齒之高,當為清朝第一。即家門鼎盛,子孫眾多,恐亦罕與比儷也。
汪容甫嚇死小孟
江都汪容甫先生中,郡中之碩學,鄉人艷稱為無書不讀者也。先生在庠時,每學使按臨,無歲無科,先生皆首列,無敢易者。而孟公督學江蘇,則契先生為尤至。蓋前此諸公于先生多以名譽相拔識,而文章高妙處,時有非諸公目力所及者,非必為真知己也。惟孟于先生,斧鑿適相當。孟不負先生,先生亦不負孟也。某年孟公校士至揚州,既入場,竊跡先生所坐號,背影覘之。適先生文成,整卷畢,擲筆拍案曰:“今日當嚇死小孟矣。”孟匿笑而去,先生不知也。逾日,視案出,先生竟無名,觀者大嘩。先生亦自失,默誦所為文,無可疵者。方驚愕間,而院門閉復啟,炮再九鳴,又四人扛一案亭出,糊壁后,則大書曰:“超超等第一汪中”七字也。眾論翕然,先生亦自善,然不知孟之命意也。翌日復試,唱名至,孟笑謂先生曰:“前日小孟未嚇死,昨日當嚇死小汪矣。”先生始囅然,知為前言之戲報也。然自是益重視孟為知己。
曾文正入翰林
曾文正公國藩,成進士時,殿試列三甲。故事,三甲多不入翰林,國藩大恚,即日買車欲歸。時勞文毅公崇光,已官編修,有名公卿間,因往慰國藩,固留之,且許為盡力。歸,即約善書者數人,館之家,又假親友仆馬各十,鞍轡以待。國藩已試出,急寫其詩,分送貴要。既而國藩果列高等,入翰林,然國藩終以不登二甲為恨。至督師兩江時,偶與賓客語及“如夫人”三字無對,李元度應聲曰:“同進士。”曾色變,李亦慚悔,久之乃解。
彭雪琴之知遇
彭剛直公,不能作楷書,試卷謄正,往往出格,九應童試,皆坐是被斥。時浙人高某,視學湖南,嘗微行物色佳士,不可得。最后過剛直故里,聞讀書良苦,循審所習,似非制藝,異焉。再視,屋宇甚陋,門有聯曰:“絕少五千柱腹撐腸書卷;只余一副忠君愛國心肝。”書勢雄杰,不顏不歐,似未曾學者。叩鄰右,得剛直名姓及其家世,知必應試,遂心志之。是歲按臨長沙府屬,得一卷,書勢雄杰,似曾經眼,恍然有所感觸,竟拔置第一。迨揭曉,果系剛直,大悅。參謁時,歷述所見告之。剛直感恩知己,請列門墻,執師生禮。高致仕后,子若孫倦讀,淫博不能世其家業,而彭已貴,為擇地筑園墅報之,即今西湖高莊是也。
春在堂
嘉、道以后,殿廷考試,尤重字體。道光庚戌,吾浙俞蔭甫太史樾,成進士,素不工小楷,復試竟冠多士,人咸詫焉。后知由曾文正公,蓋公方以小宗伯充閱卷官,得俞文極賞之,且因詩首句云:“花落春仍在。”謂與小宋“將飛更作回風舞,已落猶存半面妝”無異,他日所至,未可量也,遂第一。進呈后,俞典學河南,以人言罷職。同治四年,寓書于公,述及前事,且曰:“由今思之,篷山乍到,風引仍回,洵符落花之讖矣。然窮愁著述,已及百卷,儻有一字流傳,或亦可云春在乎?”因自顏所居曰“春在堂”。
考對
彭蕓楣尚書督學浙江,試湖府屬三學生員,以“沒齒”、“被發”、“易牙”三句命題。有數人抄襲刻文,惟歸安張桂森,出場后將所抄坊本,搜買略盡,署中不及吊查,以此食餼。其余一字不移者置二等,誤鈔者置三等,人皆笑之。比發落,尚書喚其人近案曰:“余往曾督學某省,按臨時唱名既畢,退坐堂上,援筆將出文題,一教職忽趨前曰:‘稟大人,此地地近蠻夷,向來應試者從無作文例。’余愕然,問‘然則所考云何?’教職對曰:‘出一對足矣,但字不可多,只消一字已足。’余初聞不勝怪嘆,既已無可奈何,姑出一‘柴’字與之。于是諸生皆攢眉搖頭。及卓午,忽一生前來交卷,展視其左行,對一‘炭’字。教職在旁謂余曰:‘此卷當置第一矣。’余思以炭對柴,何以當置第一。忽又一人來卷,則其旁仍添一柴字。余怒,將責之,教職曰:‘大人勿怒,此卷已可置第二矣。’余怒曰:‘此人仍對一柴字,奈何云當拔置第二?’教職曰:‘大人若不信,試看以下,并此柴字忘之矣。’既而竟無一人來交者,始嘆其言不謬。今汝等以髫年所誦習者,鈔寫不遺一字,記性卻佳,不然則平日溫故之功,亦可自取,故姑取二等,以為勤讀者勸。”又指二人曰:“若汝輩卷中脫訛太多,想此調不彈久矣,今后當再加溫習,若來年仍蹈覆轍,定置劣等,將不免四十板子也。”遂命左右取其所鈔刻文字一部與之,逐出。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