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緒言
戰國非難。入其境,搜其市,無一幅自制之精密地形圖,非文明國。無一幅自制之精密地質圖(并地文土性等圖),非文明國。不寧惟是;必殆將化為僵石,供后人摩挲嘆息,謚曰絕種Extractspecies之祥也。
吾廣漠美麗最可愛之中國兮!而實世界之天府,文明之鼻祖也。凡諸科學,發達已昔,況測地造圖之末技哉。而胡為圖繪地形者,分圖雖多,集之則界線不合;河流俯視,山岳則恒作旁形。乖謬昏蒙,茫不思起,更何論夫地質,更何論夫地質之圖。嗚呼,此一細事,而令吾懼,令吾悲,吾蓋見五印詳圖,曾招貼于倫敦之肆矣。況吾中國,亦為孤兒,人得而撻楚魚肉之;而此孤兒,復昏昧乏識,不知其家之田宅貨匚壯,凡得幾許。盜據其室,持以贈盜,為主人者,漠不加察,得殘羹冷炙,輒大感嘆曰:“若衣食我,若衣食我?!倍氂谛值苄校瑒t爭錙銖,較毫末,刀杖尋仇,以自相殺。嗚呼,現象如是,雖弱水四環,鎖戶孤立,猶將汰于天行,以日退化,為猿鳥蜃藻,以至非生物。況當強種鱗鱗,蔓我四周,伸手如箕,垂涎成雨,造圖列說,奔走相議,非左操刃右握算,吾不知將何以生活也。而何圖風水宅相之說,猶深刻人心,力杜富源,自就阿鼻。不知宅相大佳,公等亦死;風水不破,公等亦亡,謚曰至愚,孰云不洽。復有冀獲微資,引盜入室,巨資既虜,還焚其家,是誠我漢族之大敵也。凡是因迷信以弱國,利身家而害群者;雖曰歷代民賊所經營養成者矣,而亦惟地質學不發達故。
地質學者,地球之進化史也;凡巖石之成因,地殼之構造,皆所深究。取以貢中國,則可知欒然塵球,無非經歷劫變化以來,造成此相;雖涵無量寶匚壯,足以繕吾生,初無大神秘不可思議之物,存乎其間,以支配吾人之運命。斬絕妄念,文明乃興。然欲歷舉其說,則又非一小冊子所能盡也。故先掇學者所發表關于中國地質之說,著為短篇,報告吾族。雖空譚幾溢于本論,然讀此則吾中國大陸里面之情狀,似亦略得其概矣。
第二外人之地質調查者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扇萃庾逯芯?,不容外族之探撿;可容外族之贊嘆,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然彼不憚重繭,入吾內地,狼顧而鷹睨,將胡為者?詩曰:“子有鐘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眲t未來之圣主人,以將惠臨,先稽帳目,夫何怪焉。左舉諸子,皆最著名。其他幻形旅人,變相偵探,更不知其幾許。雖曰跋涉山川,探索秘密,世界學人,皆爾爾矣;然吾知之,恒為毛戴血涌,吾不知何祥也。
千八百七十一年,德人利忒何芬Richthofen者,受上海商業會議所之囑托,由香港入廣東,湖南(衡州,岳州),湖北(襄陽)遂達四川(重慶,敘州,雅州,成都,昭化);入陜西(鳳翔,西安,潼關),山西(平陽,太原)而之直隸(正定,保定,北京)。復下湖北(漢口,襄陽),往來山西間(澤州,南陽,平陽,太原),經河南之懷慶,以至上海,入杭州,登寧波之舟山島,遍勘全浙。復溯江至蕪湖,撿江西北部,折而之江蘇(鎮江,揚州,淮安),遂入山東(沂州,泰安,濟南,萊州,芝罘)。碧眼炯炯,擊節大詫若所悟。然其志未熄也;三涉山西(太原,大同),再至直隸(宣化,北京,三河,豐潤),徘徊于開平炭山,入盛京(奉天,錦州),始由鳳皇城而出營口。歷時三年,其旅行線強于二萬里,作報告書三冊,于是世界第一石炭國之名,乃大噪于世界。其意曰:支那大陸均蓄石炭,而山西尤盛;然礦業盛衰,首關輸運,惟扼膠州,則足制山西之礦業,故分割支那,以先得膠州為第一著。嗚呼,今竟何如?毋曰一文弱之地質家,而眼光足跡間,實涵有無量剛勁善戰之軍隊。蓋自利氏游歷以來,膠州早非我有矣。今也森林民族,復往來山西間,是皆利忒何芬之化身,而中國大陸淪陷之天使也,吾同胞其奈何。千八百八十年,匈牙利伯爵式奚尼初喪愛妻,欲借旅行以漓其恨。乃偕地理學者三人,由上海溯江以達湖北(漢口,襄陽),經陜(西安)甘(靜寧,安定,蘭州,涼州,甘州)而出國境;復入甘肅(安定,鞏昌),撿四川(成都,雅州)云南(大理)由緬甸以去。歷時三年,揮金十萬,著紀行三冊行于世。蓋于利忒何芬氏探撿未詳之地,尤加意焉。越四年,俄人阿布*
先年,日本理學博士神保,巨智部,鈴木之遼東,理學士西和田之熱河,學士平林,井上,齋藤之南部諸地,均以調查地質為目的。遞和田,小川,細井,巖浦,山田五專門家,復勘諸處,一訂前探撿者報告之謬,則去歲事也。第三地質之分布
昔德儒康德Kant唱星云說,法儒拉布拉Laplace和之。以地球為宇宙間大氣體中析出之一份,回旋空間;不知歷幾億萬劫,凝為流質;爾后日就冷縮,外皮遂堅,是曰地殼。至其中心,議者綦眾:有內部融體說,有內部非融體說,有內外固體中挾融體說。各據學理,以文其議。然地球中心,奧不可測,欲辨孰長,蓋甚難矣。惟以理想名地面之始曰基礎統系Fundamentalformation,其上地層,則據當時氣候狀態,及蘊藏僵石Fossil之種類,分四大代Era,細析之曰紀Period,析紀曰世Epoch。然此諸地層則又非掘吾人立足地,即能燦然畢備也。大都錯綜殘缺,散布諸方。如吾中國,常于此見新,而于彼則獲古。蓋以荒古氣候水陸之不齊,而地層遂難一致。猶譚人類史者,昌言專制立憲共和,為政體進化之公例;然專制方嚴,一血刃而驟列于共和者,寧不能得之歷史間哉。地層變例,亦如是耳。今言中國,則以地質年代Geolo-gicalChronology為次。
(一)原始代或太古代ArcheanEra地球初成,汽凝為水,是即當時之遺跡,居基礎統系之上,而始為地質學家所目擊者也。故吾儕目所能見之地層,以是為極古。其巖石以片麻,云母,綠泥為至多,然大都經火力而變質。撿眎石層,略無生物,惟據石類析之為:老連志亞紀LaurentianPeriod比宇魯亞紀HuronianPeriod二紀。后雖有發見阿屯(意即初生生物)之說,而經德人眉彪研究以來,已知其謬;蓋爾時實惟荒天赤地,絕無微生命存其間也。所難解者,巖石中時含石灰石墨之屬。夫石灰為動物之遺蛻,石墨為植物之槁株,設無生物存,何得有是?而或有謂是等全非由生物之力而來者,迄于今尚存疑焉。索之吾中國,則兩紀均于黃海沿岸遇之。雖未能知其蘊藏何如,然太古代地層中,則恒產金銀銅鉑電石紅寶石之屬,意吾國黃海沿岸地方,亦當如是耳。
(二)古生代PalaeozoicEra以始有生物,故以生命名者也,分六紀:(10)寒武利亞紀CambrianPeriod(9)志留利亞紀SilurianPeriod(8)泥盆紀DevonianPeriod(7)石炭紀CarboniferousPeriod(6)二疊紀PermianPeriod巖石繁多,以水成者,若砂,硅,粘板,石炭等;以火成者,若花剛,閃絲,輝絲等。石類既自少而至多,生物亦由簡以進復,然當(10)紀時,尚鮮見也。遞及(9)紀,則藻類,三葉蟲,珊瑚蟲之族日盛,然惟水產物而止耳。入(8)紀,而魚,而葦,而鱗木,而印木,漸由水產以超陸產。然亦惟隱花植物而已,高貴生物,未獲見也。降及(6)紀,而兩棲動物及爬蟲出,蓋已隨時日之變遷,以日趨于高等矣。是即造化自著之進化論,而達爾文剽竊之以成十九世紀之偉著者也。
蘊藏礦物以是代為最富。(10)紀之見于中國者,自遼東半島直亙朝鮮北部;雖土質確犖〔22〕,不宜稼穡,而所產金銀銅錫之屬,實遠勝于他紀諸巖石,土人僅耕石田,于生計可綽有余裕焉。其(9)紀巖石,則分布于陜西至四川之山間,以產金著。其(8)紀巖石,則在云南北境及四川之東北。變質巖中,常含玉類,而巖石脈絡間,亦少產銀鐵銅鉛,搜全世界,以此紀巖石為至多,而石類亦均適于用。其上則(7)紀矣,產煤鐵綦多,故以石炭名其紀。而吾中國本部,實蔓延分布,無地無之,合計石炭之量,遠駕歐土(詳見第五);是實榜陀羅Pan-dora之萬禍篋底之希望,得之則日近于光明璀燦之前途,失之則惟愁苦終窮以死者也,吾國人其善所擇哉。
(三)中生代MesozoicEra組成是代之巖石為粘板,角,硅,及粘土等,或遇如含有巖鹽石炭石膏之地層,分三紀,即:(5)三疊紀TriassicPeriod(4)侏羅紀JurassicPeriod(3)白堊紀CretaceousPeriod是也。前紀生物已日歸于消滅,故(5)紀時,鱗印諸木,衰落既久,而松柏,蘇鐵,羊齒諸科,乃代之握植界之主權。至(3)紀則無花果,白楊,柳,櫧等諸被子植物出,與現世界幾無大異矣。動物則前代已生之爬蟲,日益發達,有袋類亦生,為乳哺類之先導。至(4)紀而詭形之龍類(舊譯作鼉),跋扈于陸地,有齒之大鳥,飛翔于太空,蓋自有生物以來,未有若斯之瑰奇繁盛者也。且菊石,箭石之屬,亦大繁殖,其遺蛻遂造成(3)紀之地層,即學校日用之堊筆,亦此微蟲之余惠耳。至(3)紀時,生物界乃大變革,舊生動植,或衰或滅,而真闊葉樹及硬骨魚興。
(5)紀之在中國者,為西藏,有用物則有巖鹽石膏銅鐵鉛等。(4)紀則自西伯利亞東方,以至中國之本部,雖時有物,而極鮮石炭。(3)紀則并有用物亦鮮見矣,中國之極西方是也。
?。ㄋ模┬律茫澹睿铮铮椋悖牛颍嵝律?,地質時代中最終之地層,而其末葉,即吾人生息之歷史也,別為二紀,曰:(2)第三紀TertiaryPeriod(1)第四紀QuaternaryPeriod其巖石為粗面,流紋,玄武,及粘土,砂礫,柔石炭等。其生物雖與今幾無大異,然細察之,則不同之點綦多,如象,貘,張角獸,恐鳥是也。如是盛衰遞嬗,益衍益進,至洪積世Diluvium而人類生。
?。ǎ玻┘o分布于中國全部,其物有金屬,且產石炭,然以新成,故遠遜于石炭紀者。(1)紀則全世界無不見之,如中國揚子江北部之累斯Loess(黃色無層之灰質巖石),即為是時積聚之砂土;黃河附近之黃土,亦是時發育之壚坶之一種也。
第四地質上之發育
地球未成以先,吾中國亦氣體中之一份耳,無可言者,故以地球成后始。
?。ㄒ唬┨糯袊糯厍?,洪水澎湃,烈火郁盤,地鮮出水,奚言生物,瞑想其狀,當惟見洪流激浪而已。然火力所激,而地殼變形,昆侖山脈,忽然隆出;蒙古之一部分,及今之山東,亦離水成陸,崛起海中,其他則惟巨浸無際,怒浪拂天已耳。
?。ǘ┕派袊貧さ匦?,鏖戰既久,其后地心花剛巖之溶液,挾火力以泉涌,流溢海陸,地殼隨之隆出水面,乃構成東方亞細亞之大陸。秦嶺以北斷層分走于諸方,即為臺地,大葦鱗木印木等巨大植物,于焉繁殖。以北,則地層恒作波折形,似曾為山脈者。厥后經風雨之剝蝕,海浪之沖激,秦嶺以北,漸成海底,無量植物,受水石之迫壓,及地心熱力,相率僵死。然地心火力,則猶沖突而未有已也,故復隆出水中,成階級狀之臺地,所謂支那炭田者,實形成于此時焉。然其南部,尚潛海底,迨因受西北方之橫壓力,而秦嶺以南之地層,遂成波狀之崛起,即所謂支那山系(南嶺)者是也。
?。ㄈ┲猩袊鹕街顒?,至是稍衰,惟南方之一部,漸至淪陷,成新地中海,是實今日四川省之洼地(四川之赤盆砂地),而南支那之炭田也。迨喜馬拉牙山嶄然顯頭角,而南部中國始全為陸地。厥后南京與漢江之北,生分走北東之兩斷層,陷落而成中原,即為歷代梟雄逐鹿地,以造成我中國舊史之骨子者也。
?。ㄋ模┬律袊胄律酰鹬諝ⅲ拭C及蒙古地方,昔為內海,至是亦漸就干涸,砂漠成焉。然以暴風所經營,故土砂埃塵,均隨風飛動,運入黃河流域地方,積為黃土。揚子江北部,亦廣大之砂漠耳,后以風之吹拂,雨之浸潤,遂成累斯,故累斯大發育于中國。其他則與今日地形,幾無大異矣。
第五世界第一石炭國世界第一石炭國!石炭者,與國家經濟消長有密接之關系,而足以決盛衰生死之大問題者也。蓋以汽生力之世界,無不以石炭為原動力者,失之則能令機械悉死,鐵艦不神。雖曰將以電生力矣,然石炭亦能分握一方霸權,操一國之生死,則吾所敢斷言也。故若英若美,均假僵死植物之靈,以橫絕一世;今且垂盡矣,此彼都人士,所為撫心愁嘆,皇皇大索者也。列邦如是,我國如何?利忒何芬曰:“世界第一石炭國!……”今據日本之地質調查者所報告,石炭田之大小位置,圖眎于左,即:
滿洲七處
蕪河水
賽馬集
太子河沿岸(上流)本溪湖
遼東
錦州府(大小凌河上流)
寧遠縣
中后所
遼西
直隸省六處
石門塞(臨榆縣)
開平
北京之西方(房山縣附近)
保安州
蔚州西寧州山西省六處
東南部炭田西南部炭田五臺縣大同寧民府間炭田中路(譯音)西印子(譯音)
四川省一處
雅州府
河南省兩處
南召縣魯山縣附近江西省六處
鄉興安樂平饒州福建省兩處
邵武縣建寧府安徽省一處
宣城
山東省七處
沂州府新泰縣萊蕪縣章丘縣臨榆縣
通縣博山縣及淄川縣
甘肅省五處
蘭州府大通縣古浪縣定羗縣山丹州
等四十三處是也?;蛑^此外有湖南東南部有煙無煙炭田,無慮二萬一千方邁爾,雖未得其的據,然吾中國炭田之未發見者,固不知其幾許,寧止湖南?今僅就圖中(見13頁)山西省有煙無煙大炭田計之,約各一萬三千五百方邁爾,合計七百萬步。加以他處炭田,擬一極少數,為一千萬步。設平均厚率為三十尺,一立方坪之重量為八噸,則其總量凡一萬二千億噸,即每年采掘一億二千萬噸,亦可保持至一萬年之久而未有盡也。況加以湖南傳說之炭田,五百六十六萬步即約六千八百億噸乎。吾以之自熹,吾以之自慰。然有一奇現象焉,即與吾前言反對者,曰中國將以石炭亡是也。列強領土之中,既將告罄,而中國乃直當其解決盛衰問題之沖,列國將來工業之盛衰,幾一系于占領支那之得失,遂攘臂而起,懼為人先。復以不能越勢力平均之范圍,乃相率而談分割,血眼欲裂,直睨炭田。而我復麻木罔覺,挾無量巨資,不知所用,惟沾沾于微利以自賊,于是今日山西某炭田奪于英,明日山東各炭田奪于德,而諸國猶群相要曰:“采掘權!采掘權!!”嗚呼,不待十年,將見此中原,已非復吾曹之故國,握炭田之舊主,乃為采炭之奴,棄寶藏之蕩子,反獲鄙夫之謚。雖曰炭田有以誨盜,而慢藏不用,則誰之罪哉。第六結論
吾既述地質之分布,地形之發育,連類而之礦藏,不覺生敬愛憂懼種種心,擲筆大嘆,思吾故國,如何如何。乃見黃神嘯吟,白眚舞蹈,足跡所至,要索隨之,既得礦權,遂伏潛力,曰某曰某,均非我有。今者俄復索我金州復州海龍蓋平諸礦地矣。初有清商某以自行采掘請,奉天將軍諾之,既而聞其陰市于俄也,欲毀其約,俄人劇怒,大肆要求。嗚呼,此垂亡之國,翼翼愛護之,猶恐不至,獨奈何引盜入室,助之折桷撓棟,以速大廈之傾哉。今復見于吾浙矣。以吾所聞,浙紳某者,竊某商之故智,而實為外人倀,約將定矣。設我浙人若政府,起而沮尼之,度其結果,亦若俄之于金州諸地耳。試問我畏葸文弱之浙人,老病昏瞆之政府,有何權力,敢遏其鋒;闔口自臧,猶將罹禍,而此獠偏提外人耳而促之曰:“若盍索吾浙礦?!眴韬?,鬼蜮為謀,猛鷲張口,其亡其亡,復何疑焉。吾嘗豫測將來,竊為吾浙懼,若在北方,則無瞢耳。彼等既飽嘗外人槍刃之風味,淫掠之德政,不敢不懾伏諂媚,以博未來之圣主歡,奪最愛之妻女,猶不敢怨,更何有于毫無愛想之片土哉!若吾浙則不然,臺處衢嚴諸府,教士說法,猶釀巨前。況忽見碧瞳皙面之異種人,指揮經營,丁丁然日鑿吾土,必有一種不能思議之感想,浮游于腦,而驚,而懼,而憤,揮梃而起,蒔刈之以為快。而外人乃復得口實,以要索,以示威,梟顱成束,流血碧地之慘象,將復演于南方,未可知也。即不然,他國執勢力平均之說,群起奪地,倏忽瓜分,滅國之禍,惟我自速。即幸而數十年后,竟得獨立,榮光糾紛,符吾夢想;而吾浙礦產,本遜他省,復以外族入室,羅掘一空,工商諸業,遂難優勝,于是失敗迭來,日趨貧病。嗚呼,浙人而不甘分致戎之謗也,其可不謀所以挽救之者乎。
救之奈何?曰小兒見群兒之將奪其食也,則攫而自吞之,師是可耳。夫中國雖以弱著,吾儕固猶是中國之主人,結合大群起而興業,群兒雖狡,孰敢沮者,則要索之機絕。鄉人相見,可以理喻,非若異族,橫目為仇,則民變之禍弭。況工業繁興,機械為用,文明之影,日印于腦,塵塵相續,遂孕良果,吾知豪俠之士,必有*"*"以思,奮袂而起者矣。不然,則吾將憂服箱受策之不暇,寧有如許閑情,喋喋以言地質哉。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