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上海,不足周歲,父母就把我送回故里浙江會稽山麓的一個小山村,交給祖母撫養,直到十二歲,又回上海讀書。三年后,先我參軍的姐姐將我帶進部隊,從此萍蹤浪跡,畢生遠離故鄉。
永難忘,故鄉美。青山綠水粉墻黛瓦,彎彎的石拱橋,幽深的山岙。野花爛漫,濃綠鋪地。水潭里的魚蝦見人不驚,無數鳴禽千腔百囀,還可以見到翠鳥掠過水潭,松鼠在樹上蹦跳,野兔在草叢追逐。越地崇尚傳統文化,氏族祠堂雕梁畫棟,大戶人家的門窗上都嵌有“詩禮傳家”、“耕讀自樂”之類的體面石刻,連沒有讀過書的鄉親,也會背誦幾段《三字經》。故鄉,是我靈魂的搖籃。
更難忘,故鄉窮。永不增長的土地和不斷增長的人口,成了一個難解的死結?!捌呱揭凰痔铩?,青壯勞力的第一副業是劈山燒石灰。歲歲都是瓜菜蕨根半年糧,番薯當主食。我的祖母一共生育十一胎,成活的只有二男一女。一生勤勞純樸的祖母,卻為生活所迫,在三個女嬰呱呱墜地時,因無力撫養,相繼忍痛將她們溺死在浴盆中;一個才九歲的童養媳,不幸患了天花,求醫無效,也為了不再傳染鄰人,只得含淚狠心地用棉絮將她活活悶死。我的祖父自縊于災年。饑荒瘟疫造成的絕戶遍于村中。有病無醫,各種殘疾人觸目皆是。
從鄉村跨進城市尋求生機,成了許多鄉親的無奈選擇。上海的老城原稱虹橋,鄉親們無不懷著美好心愿,期望踏上七彩虹橋就能奔向幸福彼岸。流徙者心目中的虹橋,其實不是天堂,而是戰場。當代民族與社會的許多重大矛盾沖突,總是最先醞釀和爆發于大城市。無論是文化的、城鄉的和宗族的聯姻,都不再能遮蔽危難。歷史終于熬過嚴冬到了驚蟄,沉雷響起,蟲豸惶恐,冰雪消融。驚蟄,帶來了萬物蘇醒和播種希望的契機!無論連接城鄉的虹橋上留下了多少沾血的腳印,更有多少人葬身于虹橋下的激流中,而城市化的進程不可阻擋,農耕文明的衰亡不可避免。
離開故鄉半個多世紀,我曾經三次回故鄉,一次比一次不認識故鄉了。早年的村仇械斗,后來竭澤而漁的折騰,都是為圖生存的無謂掙扎。石拱橋平毀了,一株株合抱古樹早已砍倒燒成木炭,喂小土爐煉鐵放了“衛星”,公社化招來的三年大災家家挨餓,餓死人只許說病死不許說餓死。郁郁蔥蔥的山坡變成了貧瘠的梯田,逶迤青山就像患了斑禿癥,終年流水潺潺的清溪,成了一條垃圾溝。山上鳥獸基本絕跡,過去天亮醒來,就能聽見百鳥啁啾,如今死寂一片。村中的青年男女,幾近走光,都奔大大小小的虹橋去了。處身面目全非的故園,我眼中流淚,心中滴血,默默企盼著親愛的故鄉能碰到劃時代的嶄新機遇,在原來的根基上以嶄新的形象獲得新生!相傳黃泉路上有座奈何橋,橋頭有個望鄉臺,望鄉臺上守候著一位姓孟的老太太,會給每個過橋人遞上一碗濃湯,稱孟婆湯。喝過孟婆湯的人就會忘卻今生今世的一切悲歡離合,了無牽掛地進入輪回道。我同先后走上虹橋的鄉親們一樣,也好似經歷了一番輪回,只是我在跨過奈何橋的時候,拒絕喝下那碗忘情湯,所以再生再世也忘不了故鄉。屈原說飛鳥也戀故鄉,曹操畢生征戰,也說“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晚年賦閑,寫《天螺灣》一書寄托情思,挽歌一曲為故鄉,愿景茫茫祈神州。要完成這番心意,實在有點力不能勝,所涉題材又牽扯著若干繞不開的敏感內容,難以把握,往往欲言又止,“下筆如有繩”,磨磨蹭蹭,一度成了擱淺的航船。
出版這部書,我要感謝許多朋友。
有幸結識了《收獲》編輯部的年輕編輯廖增湖,貿然把寫了一半的草稿用電子信箱發給他求教。廖的回應令我鼓舞,這位文學博士居然語出驚人,說什么“佩服如滔滔江水”云云,又表示樂意繼續“拜讀”全稿。我相信編輯有“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的本事,于是激勵我快馬加鞭趕寫后半部。由此,廖增湖就一路陪扶著我,一次一次地為我讀稿談意見。隨后又把自己的讀后感告訴了上海作協創聯室的作家費愛能,上海作協也開始介入對《天螺灣》的關注與扶植,在上海作協和《收獲》編輯部的熱誠支持下,先期摘錄成一部十九萬字的節編稿,以《櫻花煞》為題刊出于《收獲》長篇小說專號,終于使這艘擱淺的航船重又揚起了風帆。隨即,昆侖出版社編輯、詩人、作家丁曉平看中了《櫻花煞》,為求節編稿具有獨立性,作了進一步的精心編輯,申報昆侖出版社領導獲準出版了同名單行本;相繼又為新聞出版總署選入“讀書益民工程”,再版發行。遵循作家協會服務作家、繁榮創作的宗旨,費愛能為扶持這部作品從初稿走向成熟不遺余力,滿腔熱情地做了大量工作,一直到上海作協聯合香港作家書局出版《天螺灣》的初版本,實際上承擔了責任編輯的繁重任務。應邀來滬講學的著名評論家、作家、前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何啟治,在閱讀《天螺灣》初稿后,寫出了洋洋灑灑的修改意見;經他推薦,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侯群雄閱讀書稿后,也復信給予熱情鼓勵,認為此書“所寫的題材和人物,在中國當代文學序列上是獨一無二的?!敝袊嗄瓿霭嫔绲木帉彙⒆骷?、冰心散文獎得主莊志霞,從《收獲》雜志發表《天螺灣》的節編稿起,到昆侖出版社出版節編稿單行本,到上海作協與香港作家書局聯合印行初版本,前后數年,她都給予跟蹤關注,還為初版本??背隽硕嗵庡e別字和刊誤。她說自己了解越地和上海的地理歷史背景,也當過駐東京記者,熟悉書中涉及的日本人文狀況,真心喜愛這部作品,在有論者哀嘆“小說已死”的今天,她仍堅信《天螺灣》具有生命力,直到退休離崗,還鄭重地向領導提議由中青社出版《天螺灣》,獲得領導的積極支持,并組織精干的專業人才投入運作。在此,我還要感謝上海作協黨組副書紀、秘書長臧建民為此書作序,也感謝遼寧省作協副主席劉元舉竭誠置評。
對比起天才作家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孤苦寂寞,我這個非天才作家寫作《天螺灣》,卻是分外幸運了?!短炻轂场菲鸸P至今已逾十五年,仰賴各方關懷,吸納眾多專家、文友和讀者的智慧,坦誠地說,它已超越了作者的個人水平。敬畏道德,崇尚感恩,理應是人所共有的基本品格。盡管世態炎涼,但人間終究還有真情在!所憾我一介老邁病夫,畢生布衣,無以為報,只好通過這篇后記,敬獻一瓣心香。
作者
2011年7月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