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燕不見了!香樟大院里又是一陣令人心悸的騷動。
黃阿蓮沖進正在上課的村校教室,跟彭永芳咬了咬耳朵,彭永芳讓學生們自習,匆匆向秦文光請了個假,就跟著黃阿蓮奔回到了香樟大院。
劉青燕的房間里,彭永驊滿臉涕淚地在哀哀哭泣,一邊嚷:“我要阿燕!阿燕是好人!”
陳銀鳳柔聲安慰著兒子:“阿驊乖,不哭,不哭,阿燕一會兒就回來了,不會有事的。”
待彭永芳和黃阿蓮一進門,彭永驊就像遇見救星般地撲到彭永芳的身邊,訴說道:“阿燕不吃飯,阿燕逃走了!”
“阿燕今天一早起來就不對頭。”陳銀鳳說,“叫她吃飯也不肯下樓,中飯送到她面前也不吃,隨后就不見了人影,整個大院找遍都沒有,謹祥就領著瓦土到黑沙溪邊找去了。”
黃阿蓮嘆息說:“兩餐飯不吃,要餓壞的呀!”
彭永芳問彭永驊:“阿燕出門的時候,她說過什么?做過什么?”
“啥也沒有說……”彭永驊想了想道:“她搬了個板凳到窗邊,把小風鈴拿走了。”
彭永芳好像恍悟到了什么,提起裝著飯菜的紅漆竹編小籃,拉起彭永驊的手說:“我知道阿燕在哪里,跟我去找她。”
陳銀鳳和黃阿蓮還在發愣,彭永驊卻樂顛顛地笑了,他的感情變化沒有過渡,卻直截了當不做假。
彭永芳叫上來福,同彭永驊直奔盤龍岙。
清澈的盤龍潭邊,劉青燕正坐在石塊上發呆,衣著是整齊的,頭發也不見零亂,看上去與平常沒有異樣。來福汪汪地叫了兩聲,表示親熱。劉青燕回過頭來,明明看見了彭永芳和彭永驊,卻不打招呼,這就顯得不正常了。
彭永芳迅速沖到劉青燕的身旁,忽然發現那個精巧的黃銅風鈴正掛在她的胸前,隨著身子的活動發出輕輕的叮叮聲。彭永芳一陣心酸,眼淚便溢滿了眼眶。
劉青燕不說話,正在專注地做著一件她認為極有意義的事情。在她面前大約兩尺光景,有一塊牛頭般大小的石礁,旁邊有一篷枯草,大概是前兩天下雨時給洪水沖下來掛住的。枯草上有許多螞蟻,因為失去了家園,又沒有食物,正在四處亂竄。劉青燕手中拿著一根樹枝,把枯草撥到石礁上固定好,又把樹枝作為橋梁,搭在石礁和潭邊的土地上,讓落難的螞蟻上岸重建家園。
彭永芳將手中的紅漆竹籃放在地下,坐到劉青燕的身邊,注視著螞蟻源源不斷地沿著樹枝從絕境向岸上轉移,小聲說:“阿燕真是好心腸啊,螞蟻得救了。可是你自己也要救你自己啊,你兩餐不吃,家里人都急壞了,阿驊哭得好傷心哩!”
彭永驊靠上來說:“阿燕不吃飯,要餓壞的呀!”
“你看阿驊對你多么好啊!”彭永芳說,“你還記得嗎?上趟阿駿和阿驄回鄉辦新村,哥兒倆都夸阿驊是天下第一真好人,一點壞事都不做,半點兒邪念都沒有,阿駿還開玩笑說將來要為阿驊造廟塑金身,這座廟就叫做‘傻菩薩廟’。”
劉青燕抬頭望了彭永驊一眼,居然嘻嘻地笑出了聲。
彭永芳高興極了,急忙抓住她的手,在清冽的潭水中洗干凈,就打開紅漆竹籃,端出了一碗飯。
“飯菜還溫熱,快吃。”彭永芳把飯碗遞到劉青燕手中,“別說為你自己,為了阿驊,更為了阿駿,都不能餓壞了。快吃,你看,漆籃里有好菜哩……”
正說著,劉青燕雙手一松,飯碗落到地上,砰的一聲,砸碎了。好端端的一碗白米飯,成了來福和螞蟻的點心。
彭永驊驚叫:“啊呀!不吃飯要餓壞的啊!”
“阿燕,你到底是怎么啦?難道真的不餓嗎?”彭永芳問。
“我不吃飯,我害怕吃飯,活著也白活……”劉青燕說。
彭永芳扶著劉青燕在石塊上并肩坐下,沒有飯了,就耐心地喂她吃菜,她也吃。彭永芳有意試試她的記憶,講起阿駿兩次約她來盤龍岙的事,“忘不了吧!頭一次阿駿在光天化日下大聲喊‘我要娶你,非你不娶’,第二次阿駿同你鉆進了竹林子,不曉得你們兩個說了些啥做了些啥……”說到這里,劉青燕撫摩著胸前的風鈴,蒼白的臉頰漸漸泛紅了。
彭永驊笑了起來,嘆說:“阿燕真好看!”
彭永芳長長地抒了一口氣。
彭汪氏近來身體不好,老是頭昏,失眠,胃口也倒了,腰背上還長了可恨的蜈蚣疔,一長串的皰疹連在一起像蜈蚣,痛起來也像蜈蚣咬。黃阿蓮按照土方,讓彭瓦土到祠堂邊的廢墟中掘來三條蜈蚣,置在瓦片上焙干研成粉末,加雞蛋清調勻,涂在潰爛破皮的地方,一日涂五六次,幾天下來不見效,倒把衣裳和被褥都弄臟了。老人疑心是有冤魂作祟,讓陳銀鳳為她燒香許愿,照樣痛得要命。好在自從杭江鐵路施工以來,西醫西藥也進了葫蘆鎮。請西醫到天螺灣出診,得花五塊大洋,藥費另算,來回還要坐烏篷轎。西醫看了一眼就說是帶狀皰疹,對癥下藥,花了血本,總算有了好轉。彭汪氏對陳銀鳳唉聲嘆氣說:“原來以為不打人陣了,日子就會越來越好過,看來時運不濟了,是你阿公在天上招呼我了。”陳銀鳳勸導說,“西醫講,帶狀皰疹是心情不好引起的,您老人家不要東想西想折磨自己了,安心將養吧!”彭汪氏嘆說:“我的心情怎么好得起來呢?老爺子說走就走了,阿燕的事傳到親家的耳朵里,不太平了,阿驄阿駿不顧家,阿騮下落不明,小珠回娘家帶走三個孩子,一下把香樟大院的活氣都帶走了,老人就怕寂寞啊!”
本來,老太太每天能見到阿庭三兄妹蹦蹦跳跳吵吵鬧鬧,就會感到彭家還有指望;眼下,一座古老大院里忽然少去了孩子歡躍的身姿和脆嫩的嗓音,彭汪氏便頓時體驗到了自己的衰老和孤獨,比院落中那棵百歲老樟樹還要衰老和孤獨了。
張小珠帶著兒子女兒回到娘家之初,有一些日子老是哭訴不停,悔恨自己當時不聽母親的話,草率地嫁了個負心郎,受苦又受氣。
娘總是那么幾句話:“別哭,別哭,哭死了,你那個男人也不會變好的!”
張小珠又說:“倒不如早死了早干凈!”
“千萬不要死!死掉了,三人孩子苦定了,還有誰疼他們?”娘又勸道。
“那就辦離婚。”張小珠發恨道,“我反正也不要這個臉面了,再說如今是民國,離婚也不稀奇。”
“離婚就便宜了彭家,便宜了那孽種。”娘又搖頭,“你生了三個孩子,再也攀不上門當戶對的人家了。就是再嫁,把孩子留在彭家你舍不得,帶在身邊就是三個拖油瓶,讓他們抬不起頭,當娘的能不心痛?倒不如挨著,挨到分家,把田地財產拿到手,隨你那個男人怎么樣都不在乎了,你還能嫌個好名聲。”
張小珠又抹起了眼淚:“我還不到三十歲,還得守大半輩子活寡呀!”
“女人守活寡算得了啥?”娘嘆氣說,“好歹有個家,有口飯吃,能把孩子拉扯大就謝天謝地了。你娘也是守著活寡過來的,你爹也不是好東西,年輕的時候靠了你外公幫襯發達了,雖然不娶小妾,全為了哄你外公開心;他到了杭州,就不肯接我去,姘頭數不清,還不是也冷落了我大半輩子。最后老天報應,生意敗了還吃官司,小命都丟在牢獄里。還好我留住了家鄉的產業,把你兄妹幾個拉扯長大,還讓你讀書識字,成了個小姐模樣。”
張小珠想了想又說:“不過,多少年看下來,阿騮這東西壞管壞,對三個孩子倒還是真有感情的。”
“要是這樣,你就更不應該離婚。”娘說,“你的男人有這一條,就比你爹好,說不定有一天良心發現,浪子回頭金不換。”
張小珠再沒有說什么,就此服膺母親的教導,守著三個孩子,憋著一肚子怨氣過日子。
好像是對苦心期待的回報,不久后,張小珠接到一封來自杭州的掛號信,是她胞兄寫的。胞兄告訴她說:一個偶然的機會,探聽到了彭永騮的下落,就在杭州的鼓樓大井巷租了一間房子,改名換姓,靠賭錢和做投機買賣瞎混。你不妨來勸勸他,不如讓他好好向長輩請罪認錯,回鄉過安穩日子為宜。
張小珠一時拿不定主意,母親說,興許這就是一個轉機了,你就該去,帶上三個孩子一道去,演一出“孟姜女尋夫”的戲,勸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這才是正路。回到家,只要不再惹事生非,飯總有得吃。老太爺走了,老夫人也風燭殘年了,分家是遲早的事。香樟大院雖不如早年紅火,大船爛了還有三千釘,傳說還有私藏的古董,就是按照丁口分,你們夫妻也不會吃虧,何況你倆還有阿庭這一條獨根后嗣,是當然的“皇太子”,分割家產就得格外照顧。往后只要勤儉治家,后半輩子是用不著犯愁的。
在胞兄的安排下,張小珠帶著三個孩子,順順當當地到了杭州鼓樓大井巷。彭永騮的租屋鐵將軍把門,母子四人就坐在天井里干等。
傍晚時分,彭永騮回來了,驀然見到老婆孩子四人,以為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竟在大門旁傻住不動了。孩子終究是孩子,天真無邪,跟往常別后相見一樣,阿庭沖上去伸手向阿爹要香煙牌畫片,阿美和阿麗就抱住阿爹的大腿要騎馬浪浪。
彭永騮的眼淚當場就流了下來,推著三個孩子,望著妻子說:“快進屋,快進屋。”
開了鎖,進了門,一家五口人在非常情況下團聚在一起了。張小珠悲從中來,嗚嗚地哭出了聲,三個孩子也像得了傳染病似的一齊哭。
張小珠邊哭邊對孩子們怨道:“你們真不懂事,一見阿爹就曉得要香煙牌騎馬浪浪,都忘記媽媽怎么告訴你們的了。”
三個孩子互相望望,隨著彭盛庭一聲嚷:“還不跪下?”兄妹三人就同時在父親面前跪下了,一齊哭喊道:“阿爹,回家吧!我們都想死你了啊!”
張小珠也在孩子身旁跪下,哭道:“阿騮,看在孩子的面上,你就回家吧,爹的心腸軟,只要你真心認罪,氣頭過去了,他會原諒你的,奶奶和媽媽二媽更不用說了,她們都想你啊!”
“都起來,都起來。”彭永騮一個個地把四人都拉了起來,自己卻坐到椅子上,用手托著額頭,失聲痛哭。
“以前,也有我的不是處。”張小珠嗚咽道,“我吵吵鬧鬧,讓你厭煩,全是為了丟不開你,我要是不在乎你,早就死心了。你只要回心轉意,往后我再也不吵了,相夫教子好好跟你過日子,你就再也不要去摸倒楣的盒子炮,你還年輕,又有力氣,就重頭學做田畈活計,一道把三個孩子拉扯長大培養成人,好對得起祖宗。”
“我擔心,自己作孽太多了,就是長輩和家人能原諒我,還有外村冤家哩……”彭永騮喃喃說。
“結陰親的事,堂宗跟朗慶叔公不是幫著擺平了嗎?”張小珠安慰道,“再說真心改過了,村里村外也看得見。都說人心是桿秤嘛。菩薩講慈悲,放下屠刀還能立地成佛哩。我也作過孽,也有愧,往后我就信佛贖罪,一世做好人。”
“唉!看來也只剩下這一條路了。”彭永騮嘆道。
當天晚上,張小珠早早地把三個孩子安頓在另一間屋子里睡下,從藤箱里拿出一個小小的紙包,里面是一蓬頭發,告訴丈夫說,這蓬頭發是你同我吵架的時候揪下來的,我留著是為了記恨,現在我就當著你的面燒了,再不記你的恨了。彭永騮就拿來一個空碗讓她燒頭發,燒成灰后,就沖進了半碗白酒,一飲而盡,發誓說從今而后,我再也不欺侮老婆了。
彭永騮面對著妻子淚汪汪的眼睛,說不清是因為悔恨還是感動,又咕咚咕咚地將余下的半瓶白酒倒進碗里,往嘴里灌。張小珠奪下酒碗說:“真要改過自新,就從戒酒開頭吧。”
彭永騮返身取來一個小布包,說:“這是我的罪孽,我也要當著你的面燒掉,好讓你相信我。”
張小珠要解開小布包看看里面是什么東西,彭永騮不讓,張小珠說不讓我看證明你還是不相信我,我也沒法相信你。彭永騮便不得不解開小布包。里面原是他曾經引為驕傲的“桃花巾”,每奪取一個姑娘的貞操,就保存一塊留下“元紅”的白綢。張小珠粗粗的數了數,有二十余塊,每一塊都寫有姑娘的姓名和獲取的日期,其中有一塊竟然寫著劉青燕的名字,同樣也記下了她遭受身心創傷的日子。
一股怒火在張小珠的胸中爆燃了,她脹紅臉,一把抓起桌上的酒瓶就要砸向丈夫的腦袋。遲疑片刻,又放下酒瓶,伏在桌子上痛哭起來。
“我說你不該看吧你非要看,看了又受不了。”彭永騮說,“這些都是以前留下的東西,從葫蘆鎮上帶過來的。其實,你只要心平氣和想一想,我敢把自己的丑事抖露出來,燒掉這些傳說能避邪的寶貝,還不是證明我要燒掉自己的過去嗎?這回能在杭州見到你和三個孩子,我第一個念頭就想重新做人,做一個好老公,做一個好父親。我要把鴉片癮也戒掉,真正的棄舊圖新。我說到做到,我對天罰誓!”
張小珠抬起頭來,用信疑參半的淚眼望著丈夫,不說話。彭永騮就把“桃花巾”丟進一個搪瓷臉盆,點上了火。那些曾經是鮮紅色的桃花血跡,自古以來就象征過威猛男性霸占柔弱女性珍貴初夜的榮耀,如今終于在火光中化成了黑色的灰燼。火光,映出了張小珠臉上的希望和期待,熠熠生輝。隨后,彭永騮撕下一截紡綢衣襟,咬破手指,豪邁地用鮮血寫下“棄舊圖新”四個字,用雙手捧給妻子。張小珠一見這彤紅的四個字,像接圣旨一般跪地接過,痛哭失聲。
第二天,彭永騮和張小珠就聯名給夫家和娘家各寫了一封信,字字端正,向兩家長輩報告了夫妻和好重新生活的決心。
夫家和娘家都及時回信了,兩家的長輩都表示欣慰。小珠母親的回信先收到,說是菩薩保佑,天從人愿。陳銀鳳寫的回信很長,開篇第一句話就是“家和萬事興”,又特地用婆婆汪氏的口吻,表達了對阿騮小珠和三個孩子的勉勵和思念。這封信中還附了彭謹祥的一張親筆題箋,雖說只有十一個字,卻字字珠璣:“祖宗有靈。天理不棄回頭人。”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