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講女人有兩次投胎,一次是出生,另一次是出嫁。
劉青燕第二次投胎的艱難情景,是彭永駿原先所沒法想像的……
哭啊哭,劉青燕不吃不喝沒完沒了的哭。姚素娟奇怪女兒哪里來的這么多眼淚,擔心她這么哭下去把整個兒水靈的身子都哭干癟了,便找丈夫商量對策,埋怨丈夫當初想得不周全,啥都瞞著女兒,一心想等到生米煮成熟飯以后再透底,讓女兒獨個兒去消受。怨著怨著,姚素娟自己也抽抽嗒嗒地哭了起來。
劉家梁來了火,正色說:“當初商定聯姻大事,雙方長輩和媒人還有堂宗耆宿都是贊成的,你這個當義母的也沒反對過,如今看到阿燕的滔滔眼淚就怨天怨地了,真沒見識!這事關系著劉彭兩族兩千多戶人家萬世和好的大計,讓阿燕受點委屈也值得!倘若穩不住睦鄰局面,舍不得一個螟蛉女,說不定親生兒子的性命也難保!”
在方圓百里內,劉家梁是有名的鄉賢。姚素娟歷來佩服丈夫讀書多有眼量,聽了他這么一番高論,便擦去淚水平靜下來,謙和地問:“那你說該怎么辦才好?阿燕這樣哭下去會傷身子的啊!”
“阿燕脾氣犟,下點工夫調教就是了。”劉家梁早有成竹在胸,吩咐傭人在本房祭堂內擺起香案供上祭品,同時耐心地開導夫人:“前年先父逢十冥壽,時局不好顧不上祭奠,眼下阿燕遇事想不通怕積郁成病,不妨補祭一番,趁此機會向她曉喻大義,也可以祈求先祖保佑。”
姚素娟頻頻點頭,稱贊說:“這倒是個好主意,依你的。”
既然請出了先祖,劉青燕也就不敢再使性子了,乖乖兒地在義母的伺候下沐浴更衣畢,隨義父母一同走進了祭堂。
香煙繚繞中,劉家梁領頭在祖宗的神位前叩拜后長跪不起,喃喃地說起話來了,話語帶著顫音,聽得出飽含真情。
“承蒙先祖賜福,阿燕來到我家十年多了,情同己出。她好學上進,孝敬長輩,人人都稱贊是個好姑娘。不幸葫蘆鄉劉彭兩族經年結仇,常打人陣生靈涂炭,眼下兩族尊長有意讓阿燕擔當起聯姻大任,永結和睦。這事阿燕原先并不知情,心中難免有委屈……”
說著說著,劉家梁哽噎了,而跪在一旁的姚素娟卻早已哭得支撐不住上身,她彎下腰捧著臉,順著丈夫的思路,斷斷續續地接著哭訴,一句一嗚咽:“阿燕本是我們夫妻的心頭肉掌上珠啊,讓她早早出嫁,實在是一千一萬個舍不得啊……”
劉青燕靜靜地跪在蒲團上,開頭只是木木地聽義父母小聲訴說,等義母訴說到后來已經是字字帶淚,連氣都接不上了,她才恍悟到近日來少見義父母笑容的原因,聯想起自己本是一個苦命野囡,若不是義父母領養,早就被哪個窮人家揀回家當童養媳去了。
想到這里,她那似乎已經哭干了的淚泉忽又涌出潺潺熱淚,連忙拉住義母的胳膊搖撼著嗚咽:“媽不要再講下去了,我愿意聽爹媽安排,心甘情愿嫁到天螺灣去。”
她說著便抽回雙手,伏倒在地,開始嗵嗵地磕起響頭來,嘴里還繼續說:“我發誓,我向祖宗發誓,心甘情愿嫁給彭永驊,永生永世不后悔!”
姚素娟深怕劉青燕磕傷額頭,一把將她摟了過來,緊緊相抱,哭成了一團。
第二天,姚素娟和劉青燕乘坐兩頂便轎,來到了苧蘿山下的西施廟。
劉青燕十歲那年,義母曾經帶著她到過杭州,是特意去靈隱寺進香許愿的。她一腳跨進云林寶殿就傻眼了,生平頭一次見到有這么雄偉的廟堂,生平頭一次見到渾身金裝的釋迦牟尼菩薩竟是這么高大這么神氣,心想難怪大菩薩能管得了天下那么多人的大小事情!
這一回走進小小的西施廟,感覺就大不一樣了。無論是廟堂的規模或是西施娘娘的佛身,都顯得小家巴氣;要說香火,更是差遠去了,整個廟堂里只點著一對小蠟燭和幾炷線香。西施娘娘是冷清和寂寞的,頭上和身上落滿了灰塵,彩裝也已經風化剝落,多少有點寒酸相。
劉青燕暗暗地可憐起西施娘娘來了。她讀過一本講西施故事的書,書中既贊頌西施胸懷大義的崇高,也感嘆西施為國獻出青春美貌又沒有得到善終的悲哀,心中就有自己的想法了。她想:“西施娘娘雖講是個為國獻身的好女子,可也是一個苦命女子啊!她連自己的貞操都保不牢,完成復國大業后又遭越王勾踐拋棄,這樣的善良美人還能保佑誰呢?欽佩她是應該的,祈求她降福賜恩怕是沒有指望的,難怪西施廟里人氣不旺了。”
西施廟的香火雖然稀疏,空氣倒也顯得異常肅穆。西施娘娘的前額泛著圣光,眉宇間透出憂國憂民的高貴思緒。姚素娟領著劉青燕來到西施娘娘面前,敬香跪叩完了,就開始觀賞正殿兩側的連環壁畫。從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苦心孤詣地謀劃復國方略開始,到文種范蠡二位大夫商定美人計,在苧羅村尋覓到絕代美人西施,到西施選入會稽山大王宮教習歌舞,莊嚴領受同心滅吳的圣旨,大義凜然地登船斷纜前往吳宮,最后勾踐帶兵打敗吳王夫差完成復國大業為止,每幅壁畫都表現了一段傳頌千古的歷史篇章。劉青燕是頭一次見到西施的塑像和壁畫,心中難免有點懊喪,覺得見了還是不見的好,無論是用泥捏出來的西施還是用筆畫出來的西施,都不如原來腦子里的西施來得漂亮,差遠去了吶!
或許出于少女特有的天真無邪,即使在落難的時候,只要暫時離開傷心地,哪怕見到一只蝴蝶,聽到一聲鳥叫,聞到一絲花香,遇到一點新奇景象,就會莫名地輕松起來。此時的劉青燕就忘記了自己將要嫁給一個半癡,面對著西施廟中的西子壁畫,便開始暗暗嘀咕了:“照這樣用泥巴塑的和用彩筆畫的西施美人,能夠美得閉花羞月沉魚落雁嗎?差遠去了吶!我阿燕若是像皇后貴妃一般打扮起來,在西施殿上這么一站,還不把我當真的西施啊!”想到這里,她差一點要笑,忙又低頭忍住,心中直罵自己不正經不懂事,還好沒有說出口笑出聲來,要不定會讓義母當場氣得暈倒在西施娘娘面前。
劉青燕用手捂住砰砰亂跳的胸膛,警告自己不許再這么胡思亂想。
姚素娟并不知道阿燕心中在想啥,輕輕推著她從頭到尾一幅一幅地看壁畫,不厭其煩地講解著壁畫中的內容,偶爾還插一兩句諸如西施姑娘多么懂得顧大局識大體之類的話,作出關鍵性的點評。
面對著演繹悲壯歷史的壁畫,聯想往日讀過的史書,劉青燕又想:“反正女人的婚事都得由男人作主,我要是生在西施娘娘那個朝代,恐怕也逃不過西施娘娘的命。”這么想著,仿佛自己走進了古代,正奉命嫁到敵國去,去給一個暴君當妃子,稍不小心還會丟了性命,心中就同情起西施來了。回頭拿西施比比自己,嫁到天螺灣至少還不是嫁到吳國,嫁給半癡彭永驊至少還不是嫁給暴君夫差。這么一比,立時就覺得自在了許多,既然古來紅顏多薄命,那就認命了吧!
看完壁畫,劉青燕深深地舒一口氣,覺得自己走完了一段崎嶇的路程,累了,需要休息。
姚素娟拉著她再次下跪,拜謝了西施娘娘,然后一同步出正殿門檻,來到不遠處的浣紗江畔,在潔凈的石級上坐了下來。
浣紗江本名浦陽江,自從晉朝書圣王羲之在西施浣紗處的巨石上留下了“浣紗”兩個大字后,百姓為了紀念西施,也就把浦陽江稱作浣紗江了。浣紗江清澈美麗,靜靜地流淌,不言不語,就像依附著西施姑娘的靈魂。姚素娟疼愛地攏近劉青燕的身子,捉起她的小手,望著她的眼睛,有心想窺透她此時的心思。劉青燕久久不說話。隨著一條銀光閃閃的魚兒從水中躍起又落下,姚素娟就說:“魚兒跳出水面是想看看我家阿燕哩,它一定以為西施姑娘回家來了!”
劉青燕終于噗嗤一聲笑了。阿燕的心總算活泛了過來,姚素娟也露出了笑容。
在天螺灣跟杏源畈結仇的歲月中,有幸保留著一條互相溝通的渠道,這就是清末由亭橋區幾位士紳牽頭創辦的紫氣書院,建在山明水秀的槐樹坡,離天螺灣和杏源畈各有三里路。兩村耆宿有過君子協定,不論村仇鬧到何等程度,都要把紫氣書院看成尊圣育賢之地,不得侵擾。民國以后,紫氣書院改成三年制的葫蘆鄉高級小學,不過鄉民們一直習慣延用舊名,總覺得稱紫氣書院這個名稱又體面又好聽,舍不得丟。彭劉兩姓的子女們只要一踏進紫氣書院,少年一輩之間沒有直接的利害沖突,對立和仇恨漸漸地就會被知識所化解,由同學進而變成朋友,有的男女同學不顧小小年紀還在暗中滋生著愛情,就像礱糠底下走水,看不見也擋不住。
彭謹祥的小女兒彭永芳和劉家梁的二公子劉世璋,既是紫氣書院的同學,隨后又一同考進杭州師范學校。劉青燕的奇特童年,她的二哥劉世璋就當作民間故事講給彭永芳聽了。彭永芳又一五一十地販賣給了同她最親密的四哥彭永駿。
劉青燕的小名叫野囡。生父許有田和生母樓巧云是從外鄉逃婚到杏源畈的落難人,在一處只有七戶村民的僻靜山坡上安了家。定居第二年就遇上跟天螺灣打人陣,許有田為劉族人立過功,夫妻就作為榮譽村民列入了劉族宗譜,許有田從此改姓劉。不久,樓巧云懷了孕,搜腸刮肚的嘔吐。初次懷孕的樓巧云才十八歲,害怕是妖怪附了身。丈夫帶她去鎮上的觀音廟求簽問卦,住廟的尼姑連連道喜,說是吉人異相,定要生出一個能呼風喚雨的小哪吒來。不料分娩時又遇難產,折騰得昏死過去,蘇醒時胎兒已經墜地,不止一個,是一雙,一男一女,龍鳳胎。不幸男嬰已經死去,活下來的比哪吒神少了一點點東西,是個丫頭,心中便連連叫苦,覺得十個月的折騰太不值。她在產后不停地哭,丈夫說不要哭,等你養好了身體我們要生幾個就生幾個,不愁沒有兒子。夫妻兩個命里該有人續香火,四年后喜得貴子,長得虎頭虎腦活潑可愛。樓巧云又到觀音廟燒香許愿,求觀音靈姑保佑貴子健康成長。夫妻倆還賣掉一口豬,給兒子打了銀項圈和長命鎖,好永生永世圈牢他鎖牢他。
野囡五歲那年的夏收時節,爹媽都下了地,讓她在家照看剛過周歲的弟弟。弟弟愛哭愛鬧,怎么哄都沒有用,把起他撒尿他死不尿,剛放下他就尿了個精濕。尿濕了尿布又哭天哭地不肯換。野囡也給煩得哭了起來,過一會再把他撒尿又不肯尿,野囡去撥弄他的小雀雀,小雀雀一翹,竟把一泡熱尿撒到野囡的臉上。野囡來了火,操起一把剪刀,活生生地連根剪下了弟弟的那點小嫩芽。野囡見到鮮血涌出,就哭喊著奔向田畈去叫爹媽。可是來不及了!等到爹媽趕回家,弟弟哭都哭不動了,不一會就斷了氣。
媽媽慘嚎著問是怎么一回事?野囡回答說:“弟弟不聽話,我把他的小雀雀剪了。”媽媽搶天呼地哭喊:“你為啥這樣歹毒啊?”野囡委屈地嗚咽著回答:“媽不是講過嗎?我本來也有小雀雀,就為著不聽話,一剪刀剪下喂了小貓咪。誰讓弟弟愛哭愛鬧不聽話的呢!”
爸爸伸出骨節暴暴滿是硬繭的蒲扇大手,拎起野囡的嬌小身子,狠狠地將她甩出一丈多遠,身上多處出血。爸爸還不甘心,揪著她的頭發,拿起一把鋤頭,要把她拖到山腳下去活埋,就靠鄰里鄉親們七手八腳地救下了她,藏進了尼姑庵。野囡在尼姑庵躺了三天三夜,等到眼前不再金星閃爍,腦瓜里不再轟轟亂響,她才聽人向尼姑報信說,她媽媽上吊死了,爸爸認定這是天劫難逃,求人寫了一張文書,把僅有的一畝山地兩間破屋交給尼姑庵,作為托孤的報償,自己遠走他鄉,不知去了哪里?
一個無意識的小小舉動,惹出了石破天驚的后果。也數野囡前世積德,杏源畈的世襲族長劉家梁生了三個兒子,夭折了一個,就是生不出個女兒,他篤信“有教無類”的孔子名訓,毅然收養了野囡。
驚世駭俗的一剪刀,從此剪碎了一個美滿的家庭,也重新剪裁了野囡的人生。
野囡成了劉家梁夫妻的螟蛉女之后,頭一次有了青燕這么個正規的好名字,全家人都叫她阿燕,從此不再挨凍受餓,義父母還送她進村校讀書,當成掌上明珠一般。阿燕長大后出落成個美人精,義父有時候酒酣耳熱還說瘋話:“我家阿燕還真有點沉魚落雁羞花閉月的味道哩!要是生在兩千多年前,替不上西施也能替得上鄭旦的角色,會讓越王勾踐選進皇宮里去擔大任的。”
阿燕愛放風箏。據說風箏能把天地人連在一起,放風箏可以向上蒼傳遞心愿祈求賜福。姚素娟好像看出她的心思,邊觀賞邊說:“好好兒祈告上蒼吧,以后給你配個如意郎君,一生過得幸福美滿。”
阿燕聽了這話,半點兒都不害羞,也不矯揉作態,只是落落大方地一笑,還嘴說:“媽媽年輕時候也常放風箏吧?”
一句話讓劉家梁樂得眉開眼笑,倒把姚素娟說得紅了臉去,佯嗔說:“好個皮厚的刁丫頭,看我不撕碎你的小嘴皮!”
蒼天不張眼,沒有為天真的少女帶來憧憬中的幸福。劉青燕做夢也不曾料到,送上門來讓她相親的后生,文質彬彬,玉樹臨風般模樣,一眼就相中了,到頭來卻不是自己的心上人!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