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讀書以來,就很信“開卷有益”這句話是實在話,因為不論什么書,都有它的道理,有它的事實,看它總可以增廣些智識,所以《京副》上發表“青年必讀書”的征求時,我就發生“為什么要分青年必讀的書”的疑問,到后來細思幾次,才得一個“假定”的回答,就是說:青年時代,“血氣未定,經驗未深”,分別是非能力,還沒有充足,隨隨便便買書來看,恐怕引導入于迷途;有許多青年最愛看情書,結果墜入情網的不知多少,現在把青年應該讀的書選出來,豈不很好嗎?
因此,看見胡適之先生選出“青年必讀書”后,每天都要先看“青年必讀書”才看“時事新聞”,不料二月二十一日看到魯迅先生選的,嚇得我大跳。魯迅先生說他“從來沒有留心過,所以現在說不出”,這也難怪。但是,他附注中卻說“要趁這機會,略說自己的經驗,以供若干讀者的參考”云云,他的經驗怎樣呢?他說:我看中國書時,總覺得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時(但除了印度),往往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
中國書中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僵尸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我以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
少看中國書,其結果不過不能作文而已,但現在的青年最要緊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的,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呢。
啊!的確,他的經驗真巧妙,“看中國書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中國書雖有勸人入世的話,也多是僵尸的樂觀,外國書即使是頹唐和厭世的,但卻是活人的頹唐和厭世。”這種經驗,雖然錢能訓要廢中國文字不得專美于前,卻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經驗了。
唉!是的!“看中國書就沉靜下去,與實人生離開,讀外國書,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所謂“人生”,究竟是什么的人生呢?“歐化”的人生哩?抑“美化”的人生呢?嘗聽說:賣國賊們,都是留學外國的博士碩士。大概魯迅先生看了活人的頹唐和厭世的外國書,就與人生接觸,想做點……事嗎?
哈哈!我知道了,魯迅先生是看了達爾文羅素等外國書,即忘了梁啟超胡適之等的中國書了。不然,為什么要說中國書是僵死的?假使中國書僵死的,為什么老子,孔子,孟子,荀子輩,尚有他的著作遺傳到現在呢?
喂!魯迅先生!你的經驗……你自己的經驗,我真的百思不得其解,無以名之,名之曰:“偏見的經驗”。
十四,二,二十三。(自警官高等學校寄)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