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初到長春,住舊吉長道署。稍后,遷入地處市區西北之舊吉黑鹽務稽核所。把北部房屋叫做勤民樓,為治事之所;南部房屋叫做緝熙樓,為膳宿之所(俗稱寢宮);西部房屋叫做西花園,有植秀軒、暢春軒,為游息之所。是為執政府。稱帝以后,就勤民樓布置東、西兩便殿(東便殿一名健行齋),并設奉先殿。又于康德元年(一九三四)在勤民樓東,增筑懷遠樓一座,樓上叫做清晏堂,為賜宴之所。三年(一九三六),在緝熙樓東增筑同德殿一座,溥儀常在這里憩息和進膳。九年(一九四二),又在懷遠樓東增筑嘉樂殿一座,從此賜宴改在這里,而放演電影等則在懷遠樓。這就是宮廷的規模了。
外圍宮門有四,南部東側為來薰門,西側為保康門;北部東側為含宏門,西側為體乾門。內部宮門,試以民勤樓為中心,則其南為承光門,相對為中和門,門外便是緝熙樓;其東為迎暉門,門外便是懷遠樓;其西為迎運門,門外便是宮內府,府西為興運門。通常系從保康門、興運門和迎運門出入。
緝熙樓后有平房一列,是內廷司房和侍醫等所在。
同德殿前土山下有御用防空洞一所,據云深可三丈,外裝三道鐵門,內裝換氣設備。在興運門西邊,本還在筑一個防空洞,規模很大,可容全部宮內人員二三百名,沒有完成。
同德殿后有樓屋一所,這是儲藏溥儀所有圖書、字畫之處,稱為書庫。
嘉樂殿東有平屋一列,為警衛駐宿之所。
興運門對過平屋一列,為御車庫。
在宮門東南角有一座日本型式的神廟,祀天照大神。
如上所述,宮中建筑輪廓已明,再把我幾次去看時所得印象,作一概括的敘述。保康門口,空中用竹桿斜挑著一面蘇聯國旗,那鮮紅色已變成暗紫色,旗上圖案也已模糊不清。第一次去時,門崗上還站有一名警察,以后去時就不見站崗,只藏在里邊臥室中,偶然出外巡邏一回。宮門是斜掩著,聽游客馬車直駛到興運門外,或者更進門停在民勤樓前,沒有絲毫攔阻。宮中到處是垃圾堆,凡是稍值錢、可以拆取的,大都已搬運一空。據說最初搶劫破壞的,正是溥儀的近衛隊。當溥儀上通化時,宮中還保持著原有秩序,及至蘇聯盟軍進入長春市,這一批近衛隊盡先搶了東西,四散逃亡。以后無人管理,也就無形開放,任何人物可以進去,任何東西可以拿去。一次看見有某機關在專拆電話機和電線,又一次看見有某機關在專搬家具(當然已是剩下的)。一般游客──包括三三兩兩的盟友,只在垃圾堆中翻騰搜索,其情形很像上海弄堂口垃圾箱邊的拾荒者。于是宮中情形,每去一回,只見空虛一回。最后所見最值錢而還完整的,只有三件東西:一件是白漆活動椅,起先以為是溥儀的理發椅子,后來才知道是給溥儀治牙用的;一件是屋頂大電燈,玻璃瓔珞還在燦爛作光;又一件是丈把長、墨綠漆的人字形鋼梯。這三件東西,好像都在嘉樂殿中。民勤樓外西邊,有一列平房已局部倒坍,一片斷垣,孤零零地、顫巍巍地站在雪地上。嘉樂殿上下各有一個房間曾經火燒,門楣、地板焦痕宛然。各殿御座都已撤毀,只剩門屏上蘭花國徽(按,以蘭花為國徽,取義于“同心之言,其臭如蘭”,也就是象征什么所謂的日滿兩國攜手合作)。各室門窗,多數開著,碎玻璃散布其下,靴尖觸處鏗鏘有聲。靠近院子部分,一任雪花飄入,地板上也留著東一堆西一堆的雪。有兩三個房間原是上鎖的,大概因沒法打開,便把門板戳穿一個窟窿,人們在窟窿中鉆進鉆出。
在緝熙樓某一個房間中,發現一只玄色緞子高跟鞋,想來是皇后穿的。那個假三層樓,宮中叫做“樓頂”,中間一室,架上還留有幾種國藥;東邊一室,羽毛飛揚,似乎曾在這里撕破了一條鴨絨被;西邊一室,放著許多箋紙,有的黃絹屏聯已經寫字,似乎是溥儀的手筆。不知怎樣溥儀或皇后歡喜人體模型或假人,在緝熙樓、在同德殿各有兩三架倒在地上,或已身首異處,或經五馬分尸。據《像片玻璃版簿》,這種假人也曾上過鏡頭,有穿便衣的,有穿軍衣、戴眼鏡的,也有穿軍衣、戴帽、戴眼鏡的。
奉先殿中沒有神牌,或許便像毓詹日記所載,還在防空室(參閱第二十二節),供臺上只剩一二只拷栳椅,其模樣恰像在北平太廟所見,只是小型的,好比小孩子所坐。殿前又有兩間屋子,東邊一間留著一個某皇貴妃的神牌,大概這里就是宮中所說的“四太妃案前”;西邊一間留著兩個福晉的神牌,便是醇賢親王二側福晉和醇親王福晉。
同德殿前面廊中堆著沙包,屋檐懸著偽裝網,這是宮中惟一戰時景象。
嘉樂殿中有一間屋子,專放飲食用具,許多刀叉杯碟都已不翼而飛,只剩空匣空屜。據說這是溥儀賜宴所用,有的銀制,有的名瓷,價值很可觀。
書庫中手卷、掛軸,都已把心子截去,光剩兩端梗子。冊頁也光剩兩面夾板,圖書也光剩匣子和柜子。撕破的日本影印的《玉篇》手卷,長長地橫眠在這里那里。
宮門名稱有制成直行牌匾的,都已卸去,或還丟在墻陰壁角,或制成立體字形,橫釘在墻頭,多半已零落不全或傾斜不正。
總之,一切破壞很徹底。吾們看了,雖說不上銅駝荊棘之思,也不能沒有華屋山丘之感。同德殿屋頂向被積雪掩蔽著,一次天暖雪融,稍稍露其燦燦之色,原來是還照清室體制,用黃色琉璃瓦裝成的。
在長春新都建設計劃中,規定為溥儀另造宮廷,其地址便是溥儀登極時舉行郊祀典禮所在的杏花村。康德五年(一九三八)九月十五日(即日本承認滿洲國日),舉行興工典禮,其節目飽含著神秘色彩。先由神官修祓,接著降神、獻饌、讀祝,更有刈初之儀,入鍬之儀。終于把十三氏玉串奉奠,叫做納寶之儀。康德五年(一九三八)十一月份《斯民畫刊》對于這一個典禮曾有詳盡的描寫,現在把計劃中的宮廷構造鈔在下面:
新宮廷之營造用地,南北約一千二百米,東西約四百五十米,全面積約五十一萬二千平方米。南面興仁大路,東西則以東西兩萬壽大街環繞之。該用地系一前方后圓形狀之地域,南方則為各官廳會社,建設于其兩翼,順天大街之北端則為**及**各官署焉。
在宮廷營造計劃上之宮廷用地,大要分為三部:南部即為正門外大廣場,中部則系以正殿為中心之外廷,北部乃以寢宮為中心之內廷是也。
(一)正門外之廣場面積約十二萬五千平方米。在廣場之內,筑以縱橫直交之兩大道路,并于正門前設約為三萬平方米之空地,其余則全部植以花卉草木,以資保持宮廷之尊嚴而調和其風景,同時亦便于民眾之遙拜。
再除大廣場以外,所有內廷、外廷全部圍繞以莊嚴之外墻,正門及必要之處所亦均配置以側門及哨壕,并在墻外環繞萬壽大街之全周設置綠樹地帶。
(二)外廷外廷之南側,自其中央正門起,間隔約四萬平方米之前庭,以回廊圍繞之,可直達于正殿。正殿為有地下室之二層樓房,建筑面積約五千平方米。共占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米。在其內部,設以正廳、覲見室、候覲室、大小賜餐場及其他之各室。于正殿前庭之兩翼,則配置以宮內府、尚書府之廳舍,及其他各辦公室、侍官宿舍等。
(三)內廷內廷之中心為寢宮,亦為有地下室之二層樓房,建筑面積約三千平方米,共占面積約九千平方米,專供皇上日常之起居。距中庭,與正殿相對,以長約百米之步廊連系之。寢宮北方之后苑,在外墻內更設以內墻,使之為外苑及內苑。內苑之內,全面積約十四萬平方米,利用地形之起伏,在中央浚以池塘,各處筑以丘陵,并于林泉之間適宜配置臺閣樹木等,以調和風景而備皇上之游覽焉。
溥儀出走時,后部房屋底層已架起。我于一天清晨驅車經過,望見鋼筋矗立,紅墻環繞,偶有一二處已傾圮。后面小丘,樹木修整,確有相當規模。所惜此時只有空虛冷靜,邪許無聲,偶聞寒雀啁啾,若助游人之嘆息。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