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的風光怎么樣?城外的人說好,城里的人說不好。那個著名的作家把這用來比喻婚姻,說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且不管婚姻那么復雜的問題,單就城市而言,想沖進去和想逃出來的人,大概比例相當。有人說現在世界上只有三種人:城里人、鄉下人、外國人。外國人當然體會不來,城里鄉下我都呆過,相比時間也差不多,兩者的好處我都略知一些。
小時候的縣城就是令人十分向往的地方。只要在逢集大人去了縣城,一幫小伙伴們都會盼望一整天。等大人們從縣城回來,他們便會像變戲法一樣從提包里掏出各種各樣好東西來,包括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各類學習用具甚至玩具,還有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每樣東西都是家里沒有的,成為我們最大的期盼;得到這些,也就成為我們最大的享受。父親那時是隊里唯一的拖拉機手,經常進出縣城,回來就帶許多好吃的給我們,所以我弟兄倆便讓大家常常羨慕不已。時間久了,大家都想知道縣城到底是什么樣兒的,為什么會有這么好東西?六歲那年的一天,我終于鬧著坐上父親的拖拉機進了城。只見這城里有樓房,有寬闊的街道,有繁華的商店,而最多的還是有很多人。也就是那一次,父親領我去吃了記憶中最香的羊肉泡。一大碗讓小小的我全吃光了,父親從此便知道我是個小小的吃貨。他還給我買了炒花生,以前也沒見過,香味直迷漫整個少年時代。那時候我想,能當個城里人多好啊。
后來就到改革開放年代,不僅僅只是我,那一代農村人都有個當城里人的夢。但農村人進城的道路卻遙遠而漫長,盡管總體上說是越來越多,但一直顯得都很艱難。最初的途徑只有兩種,一種就是打工,一種就是考學,兩種都不那么容易。打工的人每年都是一批批的出去,到了年底便又一批批回來;他們成了兩棲人,官方送給他們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農民工。第一代打工者大都是在建筑工地,隨著年老體弱,終于在城里干不動了,于是回到鄉下種地過日子,他們沒能實現自己的城里人的夢,只是曾經走南闖北地到過城里,許許多多的城。時代在變,接著許多人進城做生意,東奔西走創天下,有一些人便掙了錢還買了房,把媳婦孩子接進城里一起居住,送孩子到城里讀書,真正過起城里人的生活。不過,這些人畢竟是少數,幸福的少數。考學出來的人也不少,我最初考上的是一所中等師范學校,老師告訴我們,畢業后要到鄉下當老師;后來保送到一所師專學校,老師又告訴我們,畢業后要到鄉里當老師。這樣想來,城市依然像夢一樣,飄搖在那遙遠的地方,基本與我無緣。于是學校畢業,我毫不猶豫地選擇轉行,到另外一個與教育無關的行業就業,唯一誘我的地方就是到城里工作生活。經過從省到市、從市到縣的報到,我終于在那個西北小城里落下了腳,從此便算做真正的城里人了。
城里到底有多好?當城市變成現實真正出現在生活面前的時候,我一直在細細地體味著這句話。事實上城里的好處說不完,不僅是一擰就開的自來水,還是有錢想買啥就買啥的快意;不僅是抬腳上車,想去哪就去那的方便,還是有菜就吃有學就上有病就治的舒坦;不僅是樓房里冬有暖氣夏有風扇的爽快,更是不管刮風還是下雨每月都有收成的自得。至于去河邊看看流珠如玉或者碧水長流,登東山而小縣城,只見河川是那樣的壯闊,才真正體會到當一個城里人真好。我深深地記著鄉親們說過的一句話,就是能像城里人一樣生活;結果這句話今年被說出來,用來證實城鎮化民之所愿、民之所想,也算是一樁奇緣。當然,經過幾千年的農業社會,經過六十多年的二元分割,加上城市那十分有限的承載能力,許多人進城的夢不會馬上實現。但好在不管政府也好還是農民自身也好,大家一直在努力,步伐一直在加快,夢想實現的可能性一定會更快。更令人欣喜的是,許多鄉鎮的基礎設施在逐步改善,水路電像城里人一樣配套,加上蓋起許多小洋樓,日子過得像城里人一樣。同時,許多偏遠的農村交通生活條件也在逐步改善,老百姓蓋起漂亮的瓦房,院落修葺一新,這日子過得也越來越像城里人了。
就在鄉里人無限羨慕城里人的時候,城里人卻在無盡的抱怨中過著。在小城還沒體會得那么深刻,一到省城就全部感覺出來了。省城地處在兩山夾一河的狹長地帶,隨著車輛的增多,交通擁堵越來越嚴重,引來城里人的不斷抱怨,給它起一個非常大氣的名字叫堵城。在建設初期省城由于規劃不合理,把工業城放在了風口和水源上游,濃濃的煙霧便順風而下,把城里變城霧都。政府下決心治理空氣,眼看著空氣一天好比一天,污染又滲到地下,鉆進自來水道里,城里人都嗅到異味了,政府卻還在鼓勵大家放心飲用,直到有天實在紙里包不住火的時候,這水就真的污染了,城里人一片叫罵聲。還讓農民進城也當不了城里人的一個因素是,房價芝麻開花節節高,進城就能有住房只是夢想,尤其是農村大學生畢業留到城里,樓房更讓他們一籌莫展。貸款買房的一代人,剛開始工作便過起沉重的負債生活。抵押了青春和未來,外國人問中國人為什么不幸福?有這份負擔,能幸福得起來嗎。在沉重的生活負荷下,美麗的城市只在電視宣傳片里,還有那些展覽的照片里,以及那動人的歌曲里。大河奔流,萬家燈火,城里一片盛世,寒門多少辛酸。
走過街頭,看標語說今天是世界地球日。資源在減少,環境被破壞,無論是城里還是鄉下,人類的生活環境顯得越來越逼仄。公益廣告上說,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再不愛護水資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類的眼淚。這話說得既殘酷又深情,讓每人都動心。城里好不好?不好!城里累不累?累!那你到鄉下去吧?不去!并且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正向城里奔來。一邊是農業大國向工業化邁進,一邊是農村向城鎮化轉型,那個經濟學家把這個過程叫做雙重轉型之路。世界上許多國家也曾經歷過這個過程,但沒我們國家體現得這么集中。有的國家當時的辦法是把農村建好,讓一部分人留到村里安家。目前我們還無法做到這一點,但無論是政府還是老百姓都在努力改變著,也許一切在改變中會慢慢變好。
早晨經過濱河路的時候,只見鮮花盛開,碧草如茵,加上大河奔流,綠柳依依,既體現著美妙的城市之光,又承載著濃郁的山間風情。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省城的空氣質量一天比一天好,天空也越來越藍,據說醫院呼吸科的病人也減少四成,想想原來濃云蔽日、整個城市從衛星攝像里消失的情景,再看看山青水綠天藍、人間繁華似錦的樣子,不要說城里的人直呼舒坦,每個鄉里人也更加羨慕。
今天是第40個地球日,聽見宣傳片里介紹著說,“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但人類的活動卻對地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生物賴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濕地等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因過度開采而面臨枯竭;能源燃燒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由此引發的極地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等問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發展。保護地球資源環境、尋求可持續發展模式已刻不容緩。”就在地球日這天,我從鄉下想到了城里,又從城里想到了鄉下。20150422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