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寫了一個香菱學詩的故事,雖然是小說的一個情節,但是它所闡述的道理卻很深刻,耐人尋味。
甄士隱的獨生女英蓮,三歲時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燈時被騙子拐走,十二三歲時,被薛蟠強買為妾,改名香菱。她生得裊娜纖巧,做人行事又溫柔安靜。后為薛蟠正妻夏金桂所妒,備受折磨,改名為秋菱,險遭謀害。薛蟠遭打外出做生意后,香菱住進了大觀園,有機會接觸大觀園內這許多富于才情的少女們,特別是像林黛玉這樣的才女,萌發了強烈的精神追求,香菱刻苦學詩獲得成功。香菱是紅樓夢里一個典型的悲劇人物,是封建時代女子悲慘命運的縮影,也是中國女子勤奮好學的范例。
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子,并沒有得道正規的教育,卻能在短期內悟得作詩的真諦,成為一名詩人,可謂奇跡。本以為做學問是沒有捷徑可走的,看了香菱學詩才恍然大悟,茅塞頓開。香菱不正是走了一條捷徑嗎,那么她的捷徑在哪里?成功的奧妙在哪里?
首先,拜名師。名師一席言勝讀十年書。名師指點可以少走彎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摸索,并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捷足先登。在黛玉看來做學問學知識,不只是學形式,關鍵是掌握起精髓——領略滋味。寫詩第一立意要緊,不以詞害意。做老師的要誨人不倦。且看黛玉的教學方法——學詩、讀詩、講詩、寫詩、問詩。這些都是極有價值的真知灼見。
其次,讀名著。悟得名著的真諦,就可以直接借鑒名著學的藝術方法,運用名著的優秀成果,獲得名著成功經驗,自然就站在高起點上。黛玉讓香菱誦讀王維的五言律詩一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詩一二百首,李白的七言絕句一二百首。黛玉認為,要學詩就要學一流的。王維的五言律詩是最好的,杜甫七言律詩是最好的。李白的七言絕句是最好的。在她認為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等人的一看。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林黛玉這個看法是很對的。要學就學一流的,學不到一流還可以成為二流,要是一開始就學二流的,那只能學成三四流了。在閱讀時,不是簡單背誦名句,關鍵是要“領略滋味”這滋味就是要收入研究、剖析、掌握精髓,最終是為了超越。
第三,勤練習。大膽創作,敢于想像。在黛玉看來,既要遵守詩句的起承轉合,“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實得”。更為關鍵的是立意要緊,若立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黛玉還認為,初學者看的詩少,措辭不雅,要放開膽子去做,要有想像力才行。可以說,沒有想像就沒有形象思維,也就沒有詩。形象思維的過程自始至終都貫穿著豐富的藝術想像,大膽的想像可以使極平常的生活景象煥發出奇特的美感、美質,令人耳目一新。
第四,專心致志,執著堅持。何謂專心致志,就是要達到“呆”、“瘋”、“魔”的程度。當香菱拿到王維的詩,“諸事不問,只向燈下一首一首讀起來。寶釵連催數次睡覺,她也不睡。寶釵見她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當黛玉給出了題目——詠月,喜得拿回詩來,苦思一回作兩首詩,又舍不得杜詩,又讀兩首。如此茶飯不香,坐臥不安。寶釵說她“弄成呆子了”。她的第一首詩沒有過關,黛玉的點評是:“意思卻有,只是措辭不雅。被詞藻陳腐縛住了。”香菱默默的回來,越性連房間也不入,只在池邊樹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摳土,來往的人都詫異。寶釵說:“這個人是瘋了。”當她的第二首仍然沒有過關,黛玉批評它“過于穿鑿”,她沒有氣餒,挖心搜膽,而不旁聽,目不旁視。寶釵說她:“可真是詩魔了。”她滿心中還是想詩,至晚間對燈出了一回神。直到五更方才朦朧睡去。
第五,漸悟是基礎,頓悟是關鍵。但凡做學問都離不開一個“悟”字,悟性有漸悟和頓悟之分。人們常贊美那些名著,那些名言絕句,是神來之筆,天成之作,以為這些作品一半靠人作,一半靠天成。天成就是頓悟,漸悟人人都有,頓悟不是人人都有的。那么頓悟是從天而降?其實不然,只有那些勤奮刻苦達到忘我的人,只有那些達到“呆”、“瘋”、“魔”程度的人才能得道頓悟。“原來香菱苦志學詩,精血誠聚,日間做不出,忽于夢中得了八句”。第三稿句句寫月,又句句寫離別,最后更在嫦娥的“自問”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單無依的感情──這是她自三歲離開了父母到現在十多年間一直蘊積在心頭的感情。有了這種感情,詩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看月下──“砧敲”、“雞唱”、“聞笛”、“倚欄”,幾乎無一不引起她的故鄉之思和自傷身世的凄涼之意,的確耐人尋味。眾姐妹說這首詩“新巧有意趣”。這夢中得詩,實際上是講了一個頓悟的問題。漸悟靠勤奮,頓悟靠天才。天才從何而來,天才來自勤奮。因為勤奮是頓悟的基礎,只有勤奮才能為頓悟積蓄力量。
香菱學詩的故事,不只是學詩之談,也是做學問做事業的經驗之談,看起來是香菱的成功之路,實際是一個文學大家曹學芹做學問成功之路,是他一生經驗的總結。
總之,香菱學詩對我們學習知識寫文章,有普遍啟示意義:培養興趣,專心致志。拜名師,讀名著。堅持創作,不怕失敗。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