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心許“道”
讀《道德經》筆記(27)(原創)
注:本范本《老子注釋》系復旦大學哲學系《老子注釋》組注
今起又參照陳鼓應的《老子今注今譯》
原文: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籥yuè)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纆mò)約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為襲(曳)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譯文:
善于行走不會留下車輪碾壓的痕跡,善于講話沒有缺點可被指責。善于計數不需要用計數的工具(工具),善于關閉因沒有門閂,卻無人可解,善于捆縛因沒有繩索而無從解開。
所以,圣人常常善于挽救人,從不拋棄人,常常挽救物,也沒有拋棄物。這就是一種超越的智慧。
所以說,善人可以作為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鑒。不貴重其老師,不容納接受其借鑒,雖然自謂聰明智慧,實則迷惑,這其中真是精要玄妙啊!
心得筆記:
第一,術者與善"術"的玄機
說實在,"善行無轍跡",可謂神仙憑虛御風,方能做到,如呂純陽"朗吟飛過洞庭湖"。或如,風來云去﹑雷鳴電閃﹑鳥兒飛翔掠過碧空……一般人類,泥足淌水,行之時不能雙足同時離地,焉有不留痕跡的?故而,"善行無轍跡"這其中自有玄機!
玄機何在?一是其人自有玄機,非神即仙或如神行太保戴宗之類。方能"無轍跡"。
玄機何在?其二,其術自玄,也就是世間有種"術"可以善行無轍跡!
于是乎,世間之人,或直接求仙問道,期望成為神仙后自有奇術,何患不能憑虛御風?何患不能"善行無轍跡"?
退而求其次,則尋找這種善行無轍跡的"術"。于是乎,國防軍備中的隱形航母,隱形戰機。兵家詭道中的神出鬼沒之術,乃至古代現代商戰……小至偷兒變神偷的"善行無轍跡"的"術",在世間天上便大行其道了。
"善言無瑕謫",就是善于講話沒有缺點可被指責。這個實在太難了!就凡間人事而論,"言"出左,則右要反擊你;"言"出中,則左右都不靠,"言"左又"言"右,兩邊又說你和稀泥……話說軟了,有人要罵你軟骨頭,話說硬了,有人又要說你"強梁者不得其死"。唉,世間安有周全法?即便佛祖釋迦牟尼亦要反復申辯"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狂語者。不異語者。"
故而,梅姑以為要做到"善言無瑕謫"也是自有玄機的---
一是非圣賢不能為之!
二是非修行而不能為之!
三是不言就能為之。
我輩乃凡夫凡心也,參得此玄機,也只能加強"善言無瑕謫"的修行了!要么或者不言。"無言"永遠是金字招牌,是謂:沉默是金!
我今多言了,還不知日后有多少人來罵我!
"善數不用籌策",善于計算的人根本不需要計數的工具。此古今共識之論!數理天才,語言藝術神童,歷史如是泛舟之人,歷歷可數。梅姑想要說的是,現代科技所造就的計算機,給了人類一個第二腦的工具。這個第二腦的工具計算機--可能會成就一個智者的高攀,也可能會毀掉一個愚者的智慧!從人類這個種族的進化來說,可能開掘自身的腦力潛質與發展,才是智慧的選擇!老子的話是金玉良言,此玄機在于,當人類真正的智慧通達了,"善數不用籌策"---是最高的智慧之術。
"善閉無關楗(籥yuè)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纆mò)約而不可解。"--這實際是一個道理,在關閉和捆綁中,不必依賴有形的關楗和繩約,而沒有人能打開或解開,這就是善閉和善結。這其中亦充滿了玄機和玄術!
確實世間之門,或者世間之捆縛,只要找到有形的門栓和綁縛的繩索,就能想辦法打開或解開。
就怕找不到有形的門栓或繩索!
就像萬物的造化,人的命運,人的緣分,生與死的密碼……此中玄機重重,玄術疊疊!如何開合?如何捆縛的?我們找不到可以打開它的,解開它的有形的門栓和繩索!甚至連門在哪里?結在哪里?都無從知曉--
人類僅僅生活在一個太陽系里的一個小地球上……我們凡胎肉身,一對肉眼!縱然心中欲望千般,念想萬種……徒然…
誰又能打開命運,生死,緣分,萬物生成與變化的門呢?
第二,圣人善"人"與善"物"的玄機
首先,圣人常常善于挽救人,從不拋棄人,常常挽救物,也沒有拋棄物。這就是一種超越的智慧。
這個拯救世人,拯救萬物的使命也只能是圣人才能做到。凡夫俗子,或拋妻棄子,或撇下娘親,或舍棄貓狗者……不計其數!更有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到來各自飛……及至荒年,或者城池被圍,人還可以易子而食……悲哉!
這就是凡人!
然而,圣人就不一樣了!圣人精神具備一種拯救萬物與眾生的使命,這和凡人的茍且自生,則不一樣!這就是宇宙之中圣人之所以為圣人的玄機。
圣人乃才德完備之人!大約五百年出一個王,千年出一個圣人。佛經上亦介紹世間有一轉輪圣王,具足四德,成就七寶。這四德是大富,端正姝好,無疾病,長壽。這七寶是有有德,有賢的皇后,有很好的的財政大臣,有很好的交通工具……倘使轉輪圣王出現時,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沒有天災人禍。這就是圣人,他們不但拯救世人萬物,還造福于人,造福于萬物眾生!華夏歷史,三皇五帝,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大約就是圣人之治。這是超越凡人的,圣人治世的智慧玄機所在。
或許正是這一圣人救人救物的玄機,萬物眾生才能得以繼續繁衍!
或許正是這一玄機,恰恰隱含了宇宙萬物生機的密碼,仿佛幾千年來圣賢特地為人類,為這個地球訂立了一套制度,留下了一些經典,我們不過活在這--智慧禮制與經典里,徐徐前行。
再有,老子所提出的這種"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的理論,還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老子的圣人救人與救物的思想,影響了后世的儒家,道家,由此也融入了佛教普度眾生的理念!
宋代理學家張載的橫渠四句,就是老子這種思想的延續和發展。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是圣人常善救人,圣人常善救物思想的另一具體體現。這是一種圣人精神和使命,在人類社會的應用。
第三,智者的"貴師"與"愛資"
承上而言,"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在圣人眼里,世間之物物人人,不論善惡,皆有生存之理!
一來,眾生平等。
二來它們相反相成,生成了這個世界。
按?易經?中所言:"一陰一陽謂之道,繼之者善也,成之則性也",易理所闡釋的宇宙萬物的生成之理,則是在陰陽的不斷生成中完成的。一陰一陽壘生的過程叫"善",使一陰一陽繼續壘生至天高而成就萬物的秉性叫做"道性"。所以,宇宙萬物生成的道性,就是完成這種一陰一陽的生成,與不斷的壘生。事物在陰陽兩個方面,兩種力量,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廢,不可執一,而構成事物的本性及其運動的法則。
如此,老子認為真正的智者,應該懂得"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反之,如果"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
老子此話實在是古往今來對待善惡之人的經典之語!
是的--
善人可以作為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鑒。
善人與不善人,相反相成,在歷史的長河里,破與立,損與益,好好壞壞地共同推動著歷史發展的車輪向前走去……
縱觀歷史,有漢奸就一定有民族英雄,有敗家子,就一定有勵精圖治者,有名正言順者,就一定有欺世盜名者……我們每個人在歷史發展中的成像定格……是好是壞,究竟會蓋棺論定!最后善人成為師表,不善人成為借鑒!
這亦如秦始皇作為暴君的歷史反面形象,成為了漢文景二帝治國的歷史借鑒。而漢文景二帝又成為后世無為而治的帝王楷模。
善惡同道,陰陽生成世界,此真謂精要微妙之理!
丙申年季夏梅已香寫于學易齋
作者:梅已香,小名梅姑,號文溪君
注釋:
⑴"善"是會義字,造字本義神態安詳,言語親和。《說文解字》善,吉也。從言言,從羊,此與義美同意。
(1)轍,造字本義車輪碾壓后的痕跡。《說文解字》中,車跡也。
(2)瑕,造字本義影響白玉純潔的紅斑,指玉不純。《說文解字》中瑕,玉小赤也。
謫,造字本義責備抨擊。言,造字本義鼓舌說話。
(3)數,《說文解字》計也。為計算的意思。籌策,古時計數的籌碼。
(4)關楗,關籥,都是栓梢,門閂的意思。
(5)繩約,纆約,繩索的意思。
(6)"善"是會義字,造字本義神態安詳,言語親和。
(7)襲,造字本義,袖藏武器,趁敵人不備,突然近距離進行攻擊。梅姑以為此處應作接近,合乎解釋。曳,造字本義,雙手拽著一個人。
(8)襲(曳)明,就是接近智慧,抓住了智慧,或超越了智慧。
(9)資,憑籍,借鑒。
(10)迷,造字本義,辨不出前進的方向。《說文解字》,迷,惑矣。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