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書屋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做百草園,現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不比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能發現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一按他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擁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有的像人樣,吃了便可以成仙。于是我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它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見過有一塊根象人樣,長的草里是不敢去的,···
陳老師教我們這篇魯迅的文章時特別來勁。他中山裝系著封扣,白襯衫一圈露出外衣領子三毫米,灰褲子,腳蹬一雙圓口黑平絨平底老頭鞋,戴著帽子。一副白色細邊框眼鏡擺在雙眼前面讓人看著那么清高,胡子刮得精光,眉毛也似修過似的。他一只手臂被在身后,另一手拿著課本,在教室里來回度著方步,用他那近乎標準的普通話鏗鏘雄渾地咬嚼著每一個文字。特別是當他領讀到最后也總是要驕傲地“拗過去”。我至今也不知道這個“拗”字表示什么動作,就看著陳老師使勁向后仰過去。那個得意,是不是這朗朗的讀書聲把他美的,難道他感覺到了老師的春天要來了。
這篇文章原來是能背過的,背的嘩嘩地。陳老師就這么要求,誰敢不聽。他的方法是:叫你站起來背,叫你停下時你就停下,再叫另一同學起來接著背誦。有時兩三個同學也有時叫七八個背一次,巧了還能叫你起來背兩次,接不下來要罰站的。三十多年彈指一揮間,不知道我那些: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和斑蝥們如今還能背下多少來,反正我一張口一口氣最多背誦以上這些了。不過我想有一個動作同學們是不會忘記的,那就是互相用手指安住對方的脊梁并大叫一聲:不須放屁。
天邊高沈解
田
抽煙之心早已有之,更與田同學一拍即合。田同學個子不高,但濃眉大眼頭發烏黑,臉色白里透紅,還有一個酒窩。他是我們班最早公開抽煙的一個,這就是一個榜樣,是一個膽量的比對。在他的影響下,我們幾個經常自習課躲在教室后面每人半支香煙抽的很帶勁,而且是有義氣,不在乎。有時一支煙五六個同學輪流嘬,還一邊看著女同學輕輕咳嗽又用手扇的樣子。
邊
邊同學是班里個子最高的男生,他家在去學校的路上。一次放學后去他家玩,獨門獨院,家里沒人。他一邊叫我坐下,一邊開始干活,最后拿出一籃子蕓豆坐在我面前一邊摘菜一邊說:我們邊家是坐地戶,祖上很厲害。聽說過“邊家捶”嗎,就是“四通捶”,那是我們邊家獨創的濰縣拳,這個拳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打人,又簡單又實用,基本功就是端“燎壺把”。說到這里,邊同學猛地站起身來,下盤一個半蹲式虛步,雙臂一只向前半彎狀緊拳頭,另一只上翻彎曲至耳一寸處緊拳頭。這是個基本動作,光這個動作就要練兩年,你說厲害不厲害。不過,后來不知為何邊同學不來上學了。老師沒說,同學沒講,我也淡忘了打聽生活細節。
高
高就是“西關高”,他自己說:西關高,一把刀。意思是說我們西關姓高的奇厲害,不好惹。我聽了自是心里一愣,先怯了三分。秋季運動會上,這家伙不知拿了誰的一雙跑鞋,我們叫“釘子鞋”。我想稀罕一下,一伸手,誰知這家伙不由分說,舉起“釘子鞋”往頭上一晃馬上照右膝蓋上砸去。把我痛得差點沒哭出來,這虧吃的,還沒法說。老實坐著看運動會,別招惹他這個“野巴”,有同學勸我說。
沈
沈同學應該算是高干子弟了吧,七六年就住上二層樓家里就有自來水了。沈同學很男人,有號召力,是自然而然地成為一群人里的“大哥”的那種人。去他家玩就有一種不自然,而且心生羨慕。后來來聽說沈同學發生了嚴重的車禍,住院超過半年,休養了三四年。后后來就又聽說沈同學去了黨校工作。我們也見過幾次面,他已經變得會打官腔,說很場面的辭令了。
解
解同學比田還矮點,白白凈凈的一小男生,就是門前牙不美觀。去他家玩讓我很吃驚的是他母親盤腿坐在炕頭上,前面擺著煙簸籮子,里面煙絲煙紙火柴俱全,他母親正在聚精會神地卷紙煙呢。
堵老迷
一個禮拜天,我們幾個到公園玩耍,我特意帶上我的寶貝粉色兒童玩具望遠鏡,掛在脖子上,感覺這樣更像個解放軍官,以便分幫攻打土山時指揮他們。我們收兵回家時候已近中午,在公園門口恰巧碰上我們鄰居“大國子”,他比我們大五六歲是多。大國子看到我們似乎很高興,一看我還掛著兒童望遠鏡更來精神。他伸手摘下兒童望遠鏡說:走,堵老迷去。
我們一行七八個半大孩子跟著大國子滿街上堵老迷。從公園走到工人俱樂部,從俱樂部跑到新華電影院,從電影院踮到第一中學,從第一中學竄到百貨大樓,又從百貨大樓當啷到大集上。這個大國子領我們這通瞎轉,他哪來地勁,見了大姑娘就拿起兒童望遠鏡朝人家看,嘴里還大叫著:過來了,過來了。一只手還不停地朝人家姑娘使勁勾,可人家理都不理他,那么遠,有近的他還不敢朝人家姑娘使勁,什么膽量。
當我們精疲力盡地回到家時已是下午了,吃涼飯不怕,關鍵是家人惦記必然一頓臭罵,還不敢說跟著大國子去堵老迷了。只好什么也不說,花兒不懂我。
后來經過多方打聽和咨詢,四處求證和研討終于破解了“堵老迷”的意思。所謂的“堵老迷”就是一些在家里呆不住,沒事在街上四處亂逛或是站在街上嗑瓜子,梳頭發,看行人,想打情,能罵俏的半大姑娘等著大小伙子主動去堵她們。這個過程為之“堵老迷”。
可憐大國子,膽子太小。有賊心,沒賊膽。嗯,嗯,大國子還沒還我的兒童玩具望遠鏡,這可是我十二歲的生日禮物啊!
兄妹同睡
同學小可子家向西一拐彎就到了,他住門房,就是大街門側旁的小房子。
那是快冬天了吧,我們幾個同學一早闖進他家。門也沒關好,人也沒起來,屋里黑洞洞的,怎么被窩里還有個小妹子,怎么回事?我們把他拖出來,大家哄笑著問。這是俺妹妹,天太冷,一個被窩暖和。其實看得出小可子很不好意思,面部也有羞愧的色。他還有妹妹?看上去有十歲多點,這小孩把被窩緊了緊扭頭繼續裝睡。
那年代許多家庭都是房子少孩子多,不像現在許多家里沒有人,不僅空巢還空出很多間屋子來。其實不僅是房子少,到了冬天棉被也少,一般家庭每人一床被子是不可能的。因此兄弟姐妹冬天一個被窩睡覺是極正常的事,有時還一頭一個。(這里還有一個笑話:過去有一南方人住店,因客滿就勉強答應與另一北方人通腿睡并約好說:老兄咱們夜里放屁時難為說一聲。北方人答曰:行。夜里南方人說:請您注意,我要放屁。然后一掀被子,把屁放在了外面。北方人想放屁時突然想起還要說一聲,就一邊說一邊放了一個。南方人多仔細,剛有點臭味時就把頭蒙在被子里了,可沒想到捂的越嚴實臭味越大,更讓南方人沒想到的是:北方人把屁放在被窩里了。這個故事的原意是講南北方人行事的差別,但兩個人通腿睡覺古已有之。)我小時就經常今天與大哥明天與二哥一個被窩睡覺,當然最希望的還是跟媽媽睡。記得那時男女結婚談的最多不是房和車,而是誰家有幾鋪幾蓋。一般四鋪四蓋就是富戶,如果再有幾床綢面子的新被,那是最給力的事。
小可子不知為何沒有母親,平時父親上班就他在家照顧妹妹,他還會做飯呢。
天體浴
學校的北面是大片的莊稼地,地里有一個人工開挖的大池塘,塘里的水清澈無污,無雜草,無暗坑。是田同學發現的,他小聲告訴我們說:北邊有個寶埝,奇好啊,咱去耍去,能洗澡。走,張三耳語李四,李四招手王五,一會兒七八十來個同學點頭同意,當然是田同學帶路的干活。
我們靜悄悄地起身,分散走出教室,先后到學校后面,組成了一支小分隊。田同學辨別好了方向,率先進入青紗帳,我們一行十幾人踏著田埂小步快進。玉米地,高粱地,越往里走我們就吆喝起來了。走了不到十分鐘,眼前突然開闊明亮起來:規規矩矩一池塘,有一座教學樓那么大。說上下:頭頂藍天,綠水倒映白云悠游過,腳踏芬芳,四面青紗碩果類累香。看池塘,無心水面無波皺,偶有來蟲犯情緒。聽四處:青紗帳里不清靜,秋蟲斷鳴叫聲急。我們十幾個同學一下子如出籠的小鳥四散,蹦跳,奔逃到池塘的四面,這里有蛤蟆,這里有螞蚱,這里有一只“破鞋”,哈哈哈哈···一陣哄笑。田說:洗澡洗澡,脫光腚洗澡。只見他三兩下就脫得精光,呵!毛還不少呢。脫吧,別不好意思,沒來人,水不深。在田的帶領下,大家都脫得一干二凈,赤條條十幾個小子站在一起,有的還抱著膀子,有的還沒長幾根毛毛,大家互相推笑著撲通撲通就下了塘。一時間水也渾了,白云也不倒映了,平靜的池塘起了戰爭,水花四濺,叫聲朗朗,大有翻江倒海之勢。“我不敢了,不敢了,噗,我,噗,我喝水了,”那邊田正揪住小春往水里按呢。這里就互相摸泥,打泥巴仗。···
經過一番折騰,同學們沒有了拘束,少了羞恥,都放開了。上岸后,大家沒事似地晾曬身體。
我記得五六歲在老家一個夏季天天這樣,沒有什么。
第二天,有同學請了假,說是感冒了。
后來的教訓是:此處水深禁止游泳
秋收起義
麥收時節,學校輪番組織我們到學農幫教關系單位“種豬場”參觀,學習和勞動。
早晨在學校集合站隊出發,進入種豬場的外圍辦公區,先由領導摸樣的人給我們講了種豬場的規模和主要工作,然后換上水靴分批次進入場區參觀。整個廠區很大很安靜,樹也不多,硬路面,整齊。進入豬舍就聽到了豬的各種議論聲,能說會啦的豬啰嗦起來沒完沒了,說豬話不干豬事的豬一會兒發飆一會兒撒嬌。但粗看上去大多也是為了喝水為休息為了多吃點為了吃好的而互相欺騙,恐嚇和抱怨。出場區休息時突然聽到有一頭豬的嗷嗷慘叫聲傳來,環顧四周,正要奔去時老師宣布:不準亂跑,不必驚慌,不許去看。并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說:場里為了歡迎我們特地批準殺一頭豬犒勞犒勞大家。怪不得昨天老師叫我們只帶干糧飯盒和水杯就行,原來老師早就知道了。可是可是,面對殺戮,豬在肢體上是無能為力了,但豬的語言已經不文明了,不是簡單的抱怨了,那慘烈的語無倫次的叫聲變成了謾罵,繼之是吶喊,也是反抗,亦或是詛咒了。
中午同學們吃的很帶勁,豬肉燉菠菜,每人一大盒。
下午我們去地里撿拾麥穗時是擔著綠豆湯一起去的,太陽燃燒著干燥的空氣,空氣蒸煮著青春的我們,我們用活力迎接著考驗。割麥之后遺漏在地里的麥穗真多啊。兩人一個席,把麥穗集中起來,一會兒就一大車,一會兒功夫我們就汗流不止了,一會兒就喝了幾遍綠豆湯了,一會兒有的同學就偷散到邊上村里的菜地里了,一會兒就有村民來找老師了。我們老師還護犢子,道歉不依不饒之后開始講理,互不講理之后就開始對罵,對罵不過癮就開始撕扯,你一把我一把最后發展到滿地里竄著追打起來。要不是有其他老師按住我們不讓上,我們早去群毆了。
博客自傳持續連載中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