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做的就是敦促自己做的更好
部門一行人去一所知名高職院校調研微信公眾平臺建設情況。因早有耳聞其微信傳播的影響力,便早早做了功課,勢必要刨根問底,將其經驗全“套”出來。
我們被該校的重視給“嚇”住了,宣傳部長在校門口早早迎接我們,等到了會場,更是被細心周到的安排所打動:每個人的桌前放置著精美的學校畫冊,兩頁極具學校風雅,以古韻著色的便箋,以及一只筆。落座后,短短幾分鐘的學校風光片賞心悅目,讓人不自覺立刻消解了炎熱。顯然,我們被這早有耳聞的微信名氣和周到的招待所“迷惑”,篤定他們的團隊一定有著豐富的宣傳經驗。
在聊天的過程中,小陳老師道出了其中的真相,學校的微信團隊建立一年有余,每日策劃、采寫、編輯微信推送都由學生運營,教師在微信中起把關和主導作用。
“團隊里各種類型的學生都有,有學烹飪,學機械、學汽車維修、學營銷,他們組起了微信團隊。”
“他們愿意做微信?愿意為微信付出時間和精力嗎?”顯然,這種微信團隊的構成令我們吃驚而敬佩。
“這離不開兩個因素,一個是學生負責人有擔當,其次就是高職院校學生的普遍心態了。”
“什么心態?”
“不多想,好好干。”
在參觀美麗的校園時,同事推推我提醒我觀看教學樓下的學生風采榜,“踏踏實實,不問成績”,“不要多想,認真做事”,“從做好小事開始”。一句句樸實的人生格言,道出了學生們的學習心態。
小陳老師提起學生編輯,滿是心疼,回顧一年多來在微信的建設情況,感慨萬千,“沒事找事,不虐不休,做宣傳如此,做好微信更要有聞雞方睡的精神。”這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他給我們舉了幾個真實的案例。一位即將退休的博士教師,因為朋友的盛情相邀去到學校的宣傳部擔任部長一職,當下新媒體發展態勢如雨后春筍,單靠報紙、學校網站已不能獨擋宣傳一面,怎么辦?“師生喜歡關注什么就向什么靠攏。”
抱著這樣的目的,這位長期備受高血壓病痛折磨的的老教師,毅然開始了校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為了做好微信,老教師夜不能寐,他甚至為想到一個鮮辣、俏皮、扣人心弦的微信的標題,不惜耗時3個小時。晚上躺在床上,突然想到好主題,連夜發信息給同事或者學生,告知主題的思路。有時為了一個專題不惜推翻多個,直至構思到更好的主題,而這些被推翻的主題、內容,則作為對團隊的一種提醒。
一年多下來,老教師血壓居高不下,眾人都勸其換個工作崗位,他卻堅持要做下去。“當初如果有猶豫就不會接任這份職位,如今我扛下來了,接下來也要扛。”
“如果想多活幾年,就別做新媒體。”老教師在一次高校微信交流會上這樣說,令現場的人無不敬佩。
師弟去年剛剛入職當地報社的新媒體部,本以為新媒體會比其他傳統部門輕松好玩,好玩是好玩,比如他們在工作中不必保持拘謹的狀態,他們的工作群總是全報社最活躍的。然而干起活來并不輕松。
“最有壓力的不是經常全部門加班到深夜,應該是網友的評論吧。”
“中肯的話聽聽,不好的就不聽了唄。”
“新媒體交互性很強,一條微信發出去不過幾秒,評論就涌出來,一針見血地指出缺點,瞬間就有挫敗感了?”
“那怎么辦啊?”
“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我能做的就是敦促自己做的更好。”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